片刻后,一名身穿便服的官员走了进来,正是他们中的另一名同僚。
“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神秘兮兮的。”那名官员笑着问道,随即在桌边坐下。
微胖的官员摆了摆手,故作轻松地说道:“没什么,就是随便聊聊。对了,你最近有没有觉得,齐泰那家伙越来越过份了?”
那名官员闻言,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低声说道:“别提了,我今天刚被他训了一顿。就因为一份文件晚交了半天,他就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办事不力。哼,他齐泰以为自己是谁?不过是个新来的,凭什么对我们指手画脚?”
中年官员冷笑一声,低声说道:“看来,不止我们几个人对他有意见啊。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找个机会,好好教训教训他,让他知道知道,这军事内阁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
几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已然有了默契。他们知道,齐泰的“过度勤奋”已经引起了众怒,而这场暗流涌动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齐泰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他依旧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欧阳伦的压制。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陷入一场由不满和嫉妒编织的阴谋之中。
明白了,朱标对欧阳伦的信任是毫无保留的,他想要主持会议并非出于对齐泰的特别关注,而是为了肯定军事内阁的变化,并为欧阳伦站台,表达对他的支持。基于这一背景,我将重新调整对话的细节,以体现朱标对欧阳伦的信任与支持,以及欧阳伦对此的淡然态度。
——
考核接近尾声,朝中的气氛逐渐缓和。皇帝朱标对军事内阁的考核结果颇为满意,尤其是对欧阳伦的统筹能力感到欣慰。他决定亲自介入,与欧阳伦一同主持一次军事内阁的内部会议,既是为了肯定这段时间的变化,也是为了向朝中众人表达对欧阳伦的支持。
一天傍晚,朱标在御书房召见了欧阳伦。欧阳伦步入书房,见朱标正坐在案前翻阅奏折,神情专注。他上前行礼,恭敬地说道:“陛下,臣欧阳伦奉命前来,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朱标抬起头,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挥手示意欧阳伦坐下:“妹夫,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多礼。朕今日找你,是有件事想与你商量。”
欧阳伦微微一笑,语气轻松了许多:“陛下有事尽管吩咐,臣自当尽力。”
朱标放下手中的奏折,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朕听闻军事内阁的考核已接近尾声,效果颇为显著。朕想与你一同主持一次军事内阁的内部会议,详细了解一下此次考核的结果,尤其是你统筹下的改革成效。你觉得如何?”
欧阳伦闻言,眉头微微一挑,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陛下这是要亲自为臣站台吗?臣不过是尽了本分,何须陛下如此费心?”
朱标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恳切:“妹夫,朕知道你对朝中事务一向了如指掌,此次考核的成效也颇为显著。朕想借此机会,向朝中众人表达对你的支持。毕竟,你的功劳,朕都看在眼里。”
欧阳伦依旧神色淡然,语气中带着一丝轻松:“陛下如此厚爱,臣受宠若惊。不过,臣觉得此事不必过于隆重,只需召集军事内阁的核心官员即可。毕竟,陛下日理万机,何必为这些小事费心?”
朱标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妹夫,你这是在嫌朕多管闲事吗?”
欧阳伦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臣岂敢?只是觉得陛下对臣的关注,未免有些过头了。臣再怎么尽心,也不过是尽了本分,陛下何必如此重视?”
朱标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妹夫,朕知道你一向低调,但此次考核的成效,朝中众人有目共睹。朕想借此机会,向众人表明,你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况且,有你在一旁把关,朕也放心。”
欧阳伦沉默片刻,目光中闪过一丝淡然,点了点头,语气轻松:“既然陛下如此坚持,臣自当遵从。不过,臣还是那句话,臣不过是尽了本分,陛下不必过于费心。”
朱标见欧阳伦终于松口,脸上露出笑意:“好,那就依妹夫的意思,召集核心官员即可。会议的日期,就定在三日后吧。”
欧阳伦微微颔首,语气平静:“臣遵旨。”
朱标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又补充道:“妹夫,此次会议,朕希望你能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众人。尤其是齐泰,他虽然年轻,但颇有才干。朕希望你能多给他一些机会,让他为朝廷效力。”
欧阳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淡然,语气平静:“陛下放心,臣一向以朝廷大局为重,绝不会因个人好恶而影响决策。齐泰若有真才实学,臣自会予以重用。”
朱标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有妹夫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朕相信,有你在,朝廷的军事大计必定能顺利推进。”
欧阳伦微微躬身,语气恭敬:“陛下过誉了,臣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
朱标笑了笑,挥了挥手:“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妹夫,你也早些回去休息,三日后,朕期待与你一同主持会议。”
欧阳伦起身行礼,语气轻松:“臣告退。”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御书房。走出宫门时,欧阳伦的脸色依旧淡然。他抬头望向远处的宫墙,目光中闪过一丝深邃,低声自语道:“陛下啊陛下,你对臣的信任,臣心领了。不过,这朝中的棋局,早已在臣的掌控之中。齐泰再怎么出色,也不过是枚棋子罢了。”
与此同时,朱标坐在御书房中,望着欧阳伦离去的背影,心中感到一丝欣慰。他知道,欧阳伦在朝中的能力无人能及,此次会议不过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支持。至于齐泰,朱标虽然欣赏他的才干,但也清楚,他不过是欧阳伦棋盘上的一枚棋子罢了。
“希望这次会议,能让朝中众人看清局势,明白朕对妹夫的支持。”朱标低声喃喃,随即重新拿起奏折,继续批阅起来。
三日后,军事内阁的内部会议如期举行。朱标与欧阳伦一同坐在主位上,军事内阁的核心官员们分列两侧,气氛肃穆而庄重。齐泰站在众人面前,神情镇定,准备向皇帝和欧阳伦汇报自己的改革方案。
会议开始后,朱标首先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威严:“诸位爱卿,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了详细了解此次考核的结果,尤其是欧阳爱卿统筹下的改革成效。欧阳爱卿,你开始吧。”
欧阳伦上前一步,恭敬地向朱标行礼,随即开始详细汇报此次考核的结果。他的言辞清晰,逻辑严密,每一项改革措施都经过深思熟虑,显示出他卓越的统筹能力。
朱标听得频频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知道,此次会议不仅肯定了欧阳伦的功劳,也向朝中众人表达了对他的支持。至于齐泰,朱标虽然欣赏他的才干,但也清楚,他不过是欧阳伦棋盘上的一枚棋子罢了。
会议结束后,朱标站起身,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诸位爱卿,此次考核的成效,朕颇为满意。尤其是欧阳爱卿的统筹能力,朕深感欣慰。希望诸位爱卿继续努力,为朝廷效力。”
众人齐声应道:“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朱标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意。他知道,此次会议不仅肯定了欧阳伦的功劳,也向朝中众人表达了对他的支持。至于齐泰,朱标虽然欣赏他的才干,但也清楚,他不过是欧阳伦棋盘上的一枚棋子罢了。
会议继续进行,朱标听完欧阳伦对此次考核的总结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妹夫,此次考核的成效朕颇为满意。不过,军事内阁的改革不能止步于此。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欧阳伦微微一笑,神情从容而自信。他上前一步,向朱标拱手行礼,随后缓缓说道:“陛下,臣近日深思熟虑,认为我大明军队虽强,但在编制、管理和作战体系上仍有诸多不足。若要进一步提升军队战斗力,臣提议——重新整编大明军队,建立一套完整的军事体系。”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欧阳伦。就连朱标也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妹夫详细说说,这整编计划具体如何?”
欧阳伦点了点头,语气沉稳而有力:“陛下,臣的计划将我大明军队分为四大军种:陆军、海军、炮兵和后勤支援部队。每支军队下设师、旅、团、营、连、排、班等层级,明确各级指挥官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设立统一的军需后勤体系,确保军队的物资供应和医疗保障。此外,还需建立一套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制度,确保每一名士兵都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臣之前提议设立军事学院,专门培养军事人才。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胜任各自的职责。如此一来,我大明军队将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现代化军队。”
欧阳伦的话音刚落,现场顿时一片哗然。淮西党的官员们脸色骤变,彼此交换着眼神,眼中满是震惊和不安。他们万万没想到,欧阳伦竟然会提出如此激进的改革计划。这不仅意味着军队的权力将重新洗牌,更意味着淮西党在军中的势力将受到严重削弱。
一名淮西党的核心官员忍不住站起身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陛下,欧阳大人的计划虽好,但如此大规模的整编,恐怕会引发军中动荡。我大明军队历来以地方卫所为基础,若贸然改革,恐怕会动摇军心,还请陛下三思!”
另一名淮西党官员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军队改革非同小可,若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淮西党的官员们纷纷点头,脸上写满了担忧和不满。他们心中清楚,欧阳伦的计划一旦实施,淮西党在军中的势力将被彻底打散。那些依附于淮西党的将领和地方卫所,将失去原有的权力和地位。这对于淮西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然而,欧阳伦却神色淡然,仿佛早已预料到他们的反应。他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诸位同僚的担忧,臣自然理解。但正因为我大明军队存在诸多问题,才更需要改革。若因惧怕动荡而止步不前,我大明军队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至于军心问题,臣相信,只要改革得当,士兵们自然会理解并支持。”
朱标听完欧阳伦的解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妹夫所言极是。我大明军队虽强,但若不与时俱进,迟早会被时代淘汰。此次改革,朕全力支持。”
淮西党的官员们听到朱标的话,脸色更加难看。他们知道,皇帝已经明确表态支持欧阳伦,自己若是再反对,不仅无济于事,还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满。于是,他们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默默坐回座位,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一名淮西党官员低声对身旁的同僚说道:“欧阳伦这是要彻底断了我们的根啊!若是让他得逞,我们在军中的势力将荡然无存!”
另一名官员咬牙切齿地回应:“可如今他是军事内阁大将军,又有陛下支持,我们根本无力反驳。只能暂且忍耐,再寻机会了。”
淮西党的官员们虽然心中愤懑,但也无可奈何。他们知道,如今的欧阳伦权势滔天,又有皇帝朱标的全力支持,自己若是贸然反对,只会自取其辱。于是,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欧阳伦的计划被一步步推进,心中却暗暗盘算着如何扭转局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