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大地上,战争的阴云正不断汇聚,局势瞬息万变。
072师三团在河边的村落匆匆休整了一个晚上,便马不停蹄地向着巴尔瑙尔城外赶去。
作为最先抵达此地的部队,他们肩负着为后续主力部队探查城外情况的重任,宛如一支敏锐的尖兵,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战场的脉搏。
巴尔瑙尔要塞外,气氛已然剑拔弩张。护卫军草原骑兵军团的两个师早已在此集结,看似完成了对要塞的包围之势。
然而,这看似稳固的包围圈实则暗藏危机,随时可能被打破。
因为狡猾的沙俄人已经将他们的兵力探查得清清楚楚。
从新西伯利亚方向,正有两个哥萨克骑兵师如狼似虎地赶来支援,企图与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合,一举拿下这支华族骑兵。
此时,草原骑兵军团的韩超师长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援军要是再不来,他们就不得不选择撤退。一旦撤退,他们刚刚费尽心力占据的那些沙俄外围势力区域就得拱手相让,之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就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072师三团出现了。韩超眼中闪过一丝急切与期待,他问出的第一句话便是:“兄弟,你们来了多少人?”
邓涛身姿挺拔,给韩超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地说道:“韩师长,我们第七军是以团为单位秘密行军过来的,集结的地点就是巴尔瑙尔,现在就我们团先到了。不过按照集结时间,应该是八月十二,也就是五天后,全军完成集结。”
这个八月十二,是单耀东精心设定的最后集结时间。
在军事行动中,失期对于一个将领而言,无疑是弥天大过。
历史上,因失期而毁掉大好前程的将领比比皆是。而第七军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分散行军的锻炼,这种行军方式对基层军官的要求极高,不仅考验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更考验他们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变能力。
“五天后?来不及了,根据我们的侦查,敌人的援军三天后就到了。”韩超的声音中透着焦虑。
骑兵军团的侦查兵犹如一双双锐利的眼睛,撒得很远,因此早就察觉到了新西伯利亚方向沙俄援军的动向。
此次草原军团出动的几个骑兵师都各自分配了明确的任务。要是没有援军及时赶到,韩超他们这两个骑兵师就只能先行撤退,与其他骑兵汇合,再另寻机会对付沙俄人。
毕竟,以他们现有的兵力,想要围城打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跟在邓涛身后的冯裕强,突然目光坚定地开口道:“韩师长,你们的侦查部队有没有发现好的阻击地点。要是我们能够将对方挡一挡,拖延一下时间,等到我们第七军主力完成集结,正好可以在巴尔瑙尔城外将对方给歼灭。”冯裕强的想法犹如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为当前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
但这样的计划可行吗?韩超心中满是疑虑,他说道:“你们只有一个步兵团,又刚刚长途行军,对方可是两个骑兵师,冯参谋,你确定你们能拖住对方?”韩超的语气中充满了怀疑,毕竟双方的兵力和兵种差距太过悬殊。
“只要地形合适,我们拖一两天还是可以的。韩师长,我们是山地步兵,在平原上,我们不是骑兵的对手,但是在山里,他们四条腿未必能够跑过我们两条腿。”冯裕强却充满自信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无畏的坚毅。
韩超被眼前这两个年轻人的勇气深深打动,他吩咐自己的参谋拿来地图,展开地图,指着一处说道:“这里叫卡尔梅克岭,从新西伯利亚到巴尔瑙尔的官道正好穿过这里,官道左右两边的山有数百米高,山坡虽然平缓,但是树木茂盛,骑兵很难穿梭。你们要阻击沙俄人的话,这里是最好的位置。不过你们必须在十个小时之内赶到这里才行。”
“韩师长,此处距离我们现在的位置有多远?”邓涛问道。
韩超看向二人,如实说道:“直线距离有一百里,走官道的话大概有两百里。”
韩超心里明白,这个步兵团刚刚长途跋涉了上干里,让他们在十个小时内跑完两百里,几乎是天方夜谭。就是骑兵都很难做到,更何况是靠两条腿赶路的步兵呢。邓涛和冯裕强相视一眼,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决然,他们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韩师长,我们接这个任务,要是敌人越过了这个什么岭,你们就撤。要是我们挡住了,那就请你们配合我们第七军将其歼灭。”
沙俄人起的名字太难记了,邓涛一时叫不出来。
拿下巴尔瑙尔,对于第七军来说,就意味着抢到了三镇之战的头功。
三镇之所以被称为三镇,是因为这三座军事要塞互为犄角,中间包裹住了西西伯利亚地区最精华的一片平原。
这里水网纵横交错,散布在森林之间的沼泽地经过上百年的改造,已然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这片土地,是沙俄人开拓远东的重要基地,一旦被华族拿下,将严重削弱沙俄在远东的实力。
韩超点了点头,毕竟不是自己的直属手下,话都说到这份上,韩超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