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莹很乖巧地点头,伸出手触摸龙王,说声“得罪”,便翻身上去。
黄莹伸手去拉浮海,浮海说道:“你是‘御守者’,可以骑在龙王背上,我是渚龙,也那样做的话是对龙王不敬。
我会飞在你旁边。”
黄莹尊重浮海的意思,只和凤果骑在龙背上。
龙王飞入天空,浮海则变回赭红色的渚龙,在旁边伴飞。
黄莹坐在龙王的脊背上,穿梭于云雾里,不住向渚龙挥手。
也让龙王飞到群龙之间,近距离观察其他众多的乖龙、渚龙、应龙、藏龙等。
这些龙族知道是“御守者”加入到行列里,纷纷过来亲昵,擦着她的衣衫、手臂和面颊飞来飞去。
居高临下,再看地面上的雪介等人,变成一个个的小点。
龙王飞回地面,黄莹平稳跳下来,站在地面,和浮海、凤果目送龙王和群龙散去。
正待要回去,雪介方丈忙过来,邀请黄莹和浮海到大佛寺居住。
雪介方丈的理由是:“黄姑娘能吹奏仙笛,引来世间之龙,龙之一族,和佛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佛祖讲经,有八部天龙前来听经,八部中的‘龙众’就包括世间天上之龙。
龙是具有极大智慧和道行的,若能让群龙现身大佛寺,不仅可以彰显佛殿庄严气象,还可让僧众从此景象里得到开悟,领会更精深的佛法。
最后,那些来礼佛的善男信女目睹奇景,也会更加虔诚。”
对于最后一条,雪介方丈说的很含蓄,在浮海听来则是这样:善男信女看见群龙现身大佛寺,岂止会更加虔诚,多添香油钱,还会口耳相传,广为传播。
其实大佛寺本来已存在数百年,名声斐然,不乏其他各州的王侯贵族前来礼佛,可雪介方丈也不能免俗,还要在大佛寺原来的名声外再镀金漆。
浮海能看透雪介方丈的心思,黄莹也未必不能,只是黄莹常怀礼敬诸佛菩萨之心,故此受到触动:“方丈大师,我愿意住在大佛寺,不过素斋的话吃得久也会馋嘴的,到时候我到外面吃肉你们可不能拦我!”
雪介方丈含笑答应,在前面引路,将他们领进大佛寺,安排在厢房里。
几天的时间里,黄莹、浮海和凤果为伴,在大佛寺吃着可口的素斋,偶然在大殿里听经诵佛,或者到后院里听竹林风声。
在那样轻松惬意的时候,浮海和黄莹会不约而同地把手牵到一起。
看到这样的情景,凤果才发现,黄莹已不用它陪伴,而且大概永远也不会需要吃下它来改变人生轨迹。
它跳上屋脊,翻越寺院的围墙离去了。
凤果走后,浮海却开始变得神经兮兮,魂不守舍。
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浮海在自己的厢房里发现一幅画,以及看到供奉的一尊观世音像。
那幅画展开后,乃是鸟面人身的迦楼罗的画像,迦楼罗的嘴里叼着一条极长的红蛇。
看到的观世音像是在供奉观音的圆通宝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鹰形。
这里的观音像仍是迦楼罗,迦楼罗被当成观音的化身。
在当时,迦楼罗的形象极少出现在中原寺庙里,浮海压根没有想到这天竺的神像会在大佛寺频频出现。
浮海坐立不宁,神思恍惚起来。
黄莹担心他遇到烦心事,或者碰上什么麻烦,问:“你看上很苦闷,到底因为什么?是你不愿意留下来吗?”
浮海没提及迦楼罗,用委婉的言辞道:“我要离开一段时间。不过是暂时离开,还会回来的!”
黄莹悲伤,却伪装出很坦然的样子:“你既然有事就去办吧。我想你的时候,会用笛声呼唤你的。”
浮海信誓旦旦的样子:“只要你吹奏玉笛,不管多远,我都会回来见你的。”
“我送送你。”黄莹道。
浮海拦住黄莹:“不要惊扰他人,我化出原身走的更快。”
浮海来到房外,回望黄莹,化出赭红色的渚龙,向大佛寺后面飞去。
黄莹遥望渚龙的红色身影,像看着儿时曾在春日里放飞的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