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大殿。
夜三鼓,姜吟玉跪坐在配殿的案几前。
她写完留给姜曜的信,走到外殿,将信放在他的书案上。
之后,姜吟玉便穿着一身宫女的衣裳,离开了东宫。
有暗卫从一旁跟了上来,悄无声息好似鬼魅。
“公主要去哪里,太子殿下叮嘱过您不能随便出这间屋子。”
姜吟玉注意着脚下的路,道:“我想皇兄了,我要去接他回来。”
暗卫一愣:“这……”
姜吟玉大步往东宫外走,道:“你跟着我吧,大晚上东宫外没什么宫人,有你护着我,就不会被人发现,我只想早一点见到我的皇兄,然后和他一起回来。”
暗卫看着她怀中抱着一只鼓鼓囊囊的东西,问:“公主见殿下带着这个?”
姜吟玉秀眉一挑,“我给皇兄准备的东西。”
暗卫犹豫再三,还是跟随姜吟玉出去。
出了东宫,走上缦回的长廊,两侧点着幽幽的灯火,檐牙上兽首好似狰狞而笑。
行了约莫一刻钟,到了长廊的尽头。
暗卫拦住姜吟玉道:“公主,最多只能到这,不能再往前走。殿下回东宫会经过这条路。您就在这里等即可。”
姜吟玉环顾四周黑黢黢的环境,道了声“好”,抬起手,指着一丈远外的一个凉亭阁子。
“我想进阁子里等皇兄,行吗?外面风大。”
暗卫见那凉亭就在自己视线范围内,不假思索地答应:“好。”
姜吟玉朝他笑了笑,道:“若是皇兄到了,记得来亭子里喊我。”
说罢,一个人进了亭阁。
亭阁子是封闭的,四周围绕着扇门,阁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姜吟玉进来后不久,在地砖上摸到了密道的机关。
她敲了敲转头,一道石门在脚下打开。
姜吟玉抱着行囊,慢慢走了下去。
姜吟玉最初的谋划就是,她在东宫照顾姜曜,等他双目复明,她便从后山的地宫离开。
现在也到了离开的时机了。
她已经知晓自己的身世,藏在东宫也已经被发现。没理由再待在这里,给皇兄添麻烦了。
姜吟玉点了一支火折子,照亮了前方的路。
她想,等她出去,就和长安城的兰家的人接应,让他们护送自己北上。
到时候她平安去到河西外祖家,再和皇兄取得联络。
当初姜曜对她去后山,想要出宫的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想来若这次自己真的逃出宫去,他应该最多只是开始诧异一下,便慢慢不会在意了。
姜吟玉极其熟悉这里,快步往前走。
行了有两三刻钟,姜吟玉出了密道,走进后山。
今夜无风,卫燕安插在山上的侍卫全都被调走了,周围没有守卫。
姜吟玉一路无阻,很快就摸索到了地宫的入口,打开洞门。
在进入前,姜吟玉站在山腰处,俯看了一眼下方巍巍的皇城。
皇宫处在幽幽灯火中,巍峨且苍茫。
姜吟玉鼻尖发红,心里浮起几丝难言的情绪,努力吸了一口气,到底没再留恋,转身走进地宫。
却在这时,隐隐约约,好似瞧见远处林子间有一个人影子轮廓逐渐清晰。
姜吟玉后退一步,背抵在树上。
“公主莫怕,是奴婢。”
这道声音一出,姜吟玉紧紧攥紧手心,唤道:“陈琦?”
果然,那道身影从黑暗中走出,面容逐渐变得清晰。
陈琦撑着灯笼从黑暗中走出,笑道:“十月十七,公主果然还是上后山来了。”
姜吟玉心里竖起警戒,比陈琦快一步,进入地宫,按下机关。
下一刻,陈琦面露惊异,丢下灯笼跑上来,
厚重的石门将将在他面前关上,将他隔绝在外头。
姜吟玉转过身,快步往里走。
她不清楚陈琦为人,也不敢轻易相信他,便趁着这个档口,将他甩掉最好。
当务之急是离开皇宫。
地宫外连接着的是长安城的东市。
天子的万寿节将至,长安城十日不设宵禁,外面的长安城,当正是繁华之时。
如果走快一点,应该能赶在陈琦进来找到她之前,走出地宫。
姜吟玉快步往前,走了半刻钟,忽然发现一件不妙的事,渐渐停了下来。
她看见前方地宫的道路,两侧点了宫灯。
知晓地宫密道的人,统共的不过几个。一年天子也只会派人进来打扫三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