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歌的话音落下,整个中央大厅,陷入了一种奇特的、混杂着感动与思索的安静之中。
他没有再继续讲下去,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去感受,去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他很清楚,自己的种子,已经种下。
至于它能在这片充满了仇恨与侠义的、独特的土壤里,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需要时间来证明。
讲学结束,王歌回到了燕丹为他安排的、一处位于瀑布旁的清净居所。
月神,如往常一样,如同一个尽职的影子,出现在了不远处的屋檐上,既是监视,也是旁听。
王歌关上门,盘膝而坐,开始进行每日的“内观”。
他沉入自己的“心海”。
发现经过了稷下城那场“人人皆圣”的宏大讲学,以及今日这场对数千墨家弟子的“集体论道”之后,他的“心力之海”,正在发生着一种全新的微妙变化。
以前,王歌的“心力”,更像是一片平静的、深不见底的湖泊。
而现在,这片湖泊,开始有了“潮汐”。当他向外输出他的“道”,引发众人的“共鸣”时,众人的情绪、众人的感悟,会像涓涓细流一般,反馈回他的“心海”,让的心力”在消耗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层面的“滋养”与“补充”。
这使得王歌的“心力”恢复速度,比以前快了许多,耐久能力也大大增强。
他似乎,初步掌握了与“众理之场”进行深度联系的方法。
墨家弟子心中那股庞大而又驳杂的“仇恨之理”,对王歌的“心镜”是一场考验。
它就像无数细小的沙砾,不断地冲刷着镜面。
起初,这让王歌感到疲惫不适。
但当用更宏大的“兼爱之理”将其包容、化解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心镜”,仿佛经过了一次极其精细的打磨,变得更加的坚韧,也更加的通透。
它对于负面情绪和恶意意志的“抵抗性”与“净化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道”,在这一次次的“论道”与“解惑”中,得到了反复的印证与锤炼。
王歌不再只是一个“顿悟者”,他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布道者”。
每一次将心中的“理”清晰地、有条理地阐述出来,都是一次对自身理论体系的梳理与巩固。
他的“心学”,正在从一个模糊的哲学概念,逐渐变成一个,拥有核心思想(致良知)、拥有修行法门(事上练)、拥有终极目标(人人皆圣)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而这个体系越完善,自己的“心”,便越稳固,他的力量,也便越强大。
王歌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结束了内观。
他感觉自己的状态,前所未有的好。
虽然“心力”的总量没有暴涨,但自己对它的运用,以及它的“质”,都已经今非昔比。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歌便在机关城,暂时住了下来。
他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讲学。
只是像在稷下城一样,开放了自己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