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为了方便回礼,大家随礼的时候顾时都记了礼单,只要一看礼单就知道谁家送了什么。
可干巴巴的文字总没有实物看得让人开心。
“这是哪个不要脸的送的?”冯氏拿起一把焉了吧唧的小白菜问。
大毛翻着礼单,找了半天才在上头找到一行字,‘邹顺家随礼烂白菜一把,约七两重。’
“噗~”大毛喷笑出声:“哈哈,小姑父这记得太有意思了。”
“就该记清楚些,不然咱们都不知道哪家是来蹭吃蹭喝的。”冯氏将那把烂白菜丢到一边:“我记得咱们没请她家吧,真好意思来。”
自从邹秀玉那事过后,邹婆子一家就低调了起来,起初还能时不时听到他家儿子赌钱又输了多少,等她儿子去服役,就彻底没音了,若非今日这礼单,林宝珠差点忘了大河村还有这家人。
再看其他人的随礼,最少也是几个鸡蛋,在绣房做活的妇人多数随了一钱银子。
姜氏,林大伯家,周氏的娘家人给的礼金更是高达一两。
翻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未记在礼单上的锦盒。
“这个瞧着有点贵重啊。”林二郎看向林宝珠,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拆。
“拆呗,别人家的都收了,只把肖家的退回去不太好。”林宝珠道。
“你走开,我来拆。”冯氏将二儿子推开,搓搓手:“包这么严实,也不知道里面是啥。”
肖家,吴氏也在追问锦盒里的东西。
“娘,就是寻常物件,不值钱的。”肖元明神色疲倦。
吴氏不依不挠:“我听说考中举人朝廷有二十两银子奖金,你银子呢?”
肖元明沉默一瞬,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递过去:“这里面有十五两,另外五两我给你和小妹买了礼物。在包袱里,娘你自己去拿吧。”
“那你啥时候跟娘去刘家把婚期定下来,娘请人看过了,十一月有好日子,你……”
“娘做主便是。”肖元明语气淡淡,说罢转身朝外走去。
吴氏一愣,扬声问:“你去哪?”
“村长家。”
“这孩子,刚回来也不知道休息一会。”
肖小妹听得无语,知道大哥舟车劳顿辛苦还一直拉着他问东问西。
……
十几双眼睛紧紧盯着冯氏的手。
锦盒打开,里头竟是一支金钗,钗头勒丝蝴蝶栩栩如生,翅膀上缀着两颗红宝石,粗略估算没个二十两银子拿不下来。
林家人一时都看直了眼。周氏倒吸一口凉气,手指不自觉地想去摸,被冯氏一巴掌拍开:“仔细你的爪子!“
看着这支钗子,林宝珠想到了原主宝贝得每天都要拿出来看的那支银钗。
那是肖元明考中秀才时送给“她”的,毕竟是原主最珍视的东西,她一直没想好要怎么处理。
“确实太贵重了,要不还是退回去吧。”林宝珠尴尬道。
“不退!人家自愿送的干啥要退。”冯氏第一个拒绝。
“是啊,幺妹,别人家的礼物都收了,只退肖家的不太好。”周氏忙不迭点头,一双眼睛黏在金钗上面拔不下来了。
林宝珠:脸疼。
算了,老太太今天难得高兴,大不了等肖元明娶妻时回份差不多价钱的回去。
日头西斜,林宝珠拿起檐下的背篓:“我先去喂鸡,大毛,等你小姑父回来,让他带着你们把书房收拾一下。”
“幺妹,我去喂吧。“林大郎伸手要接背篓。
林宝珠侧身避开:“大哥你歇着,我正好消消食。“说着她已迈出院门,背篓里的谷糠随着她的脚步沙沙作响。
喂完鸡从褙子坡下来时,天边只剩最后一缕霞光,像是谁用朱砂笔在青灰色的宣纸上轻轻抹了一道。
林宝珠拍打着沾了谷壳的衣襟,忽听左侧竹林里传来一声轻唤:“小六。“
她循声望去,只见肖元明从一株老竹后转出,青衫落拓,显然已在此等候多时。
“有事吗?”林宝珠问。
肖元明停在距她五步远的地方,视线定定的落在她脸上:“我中举了。”
林宝珠眨了眨眼——这不是全村人都知道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