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冰天雪地,二十一师师部里温暖如春。
桌上放着两封电报:
一封是郭松龄的全国通电,内容很长,如下:
“全国各报馆、各法团、各机关、各省军民长官、全国父老兄弟姊妹钧鉴:
慨自频年以来,内战迭起,民生憔悴,国本动摇。推原祸始,莫非军阀所造成。松龄等身列戎行,未谙政治。然目睹奉天张氏父子穷兵黩武,祸国殃民,罪恶昭著,众所共见,谨为我全国同胞涕泣陈之:
(一)穷兵黩武,为害国家。
张作霖借日本之势力,攫得政权。复以权位私授其子张学良。年来逞其野心,屡兴无名之师。甲子之役,耗饷数千万,伤亡官兵无算。失败之后,不思悔祸,复招匪购械,日夜图谋报复。去岁乘江浙有事,攫取江苏,进窥上海。旋为浙军所败,损失至钜。今岁又启衅端,兴师入关。名为对冯,实则欲以武力统一全国。视将士如草芥,竭三省之膏血,以填一己之欲壑。此其罪一也。
(二)任用宵小,贿赂公行。
张作霖宠信杨宇霆、姜登选等宵小之徒。杨宇霆把持政柄,植党营私,排斥异己。凡重要位置,非其私党不得居之。军饷积欠数月,士兵饥寒交迫,而杨宇霆等私囊充盈,穷奢极欲。至于吏治之坏,贿赂公行,更属指不胜屈。苛捐杂税,有加无已,商民嗟怨,道路以目。此其罪二也。
(三)勾结日人,丧权卖国。
张作霖为维持其地位,不惜认贼作父,勾结日本。如吉会铁路借款、延长租借地、商租权问题、允许日本在奉天设厂、容纳日本顾问、教官遍布各军,甚至默许日本驻兵于南满沿线。
种种卖国行为,罄竹难书。
名为自治,实为日人傀儡。
此其罪三也。
松龄等为国家计,为东三省计,不忍坐视乡土沦亡,同胞受难。更不忍见同室操戈,骨肉相残。今已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爰于本月二十二日在滦州举义,与奉天张氏父子脱离关系。
所部改称东北国民军,誓以铁血扫除障碍,廓清妖氛。
我军宗旨:
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二、祸国媚外之杨宇霆等,必须驱除;
三、张作霖应即下野,以谢国人;
四、拥护中央,实行真正之民治;
五、开发东北,巩固国防,严防外患;
六、改善官兵生活,整顿财政,减轻人民负担。
所望全国同胞,洞察奸邪,一致声讨;更望奉省同胞及袍泽将士,深明大义,幡然来归。倘张作霖能幡然悔悟,自行下野,则松龄等仍当竭诚拥护,以保桑梓。若执迷不悟,甘为公敌,则义旗所指,誓当犁庭扫穴,绝不宽贷!
救国救乡,在此一举。
沥血披肝,伏维公鉴!
东北国民军总司令郭松龄率全军官兵同叩
寒,亥。”
第二封,是郭松龄密发给唐枭的,内容如下:
“振羽吾弟勋鉴:
关山遥隔,戎马倥偬。
忆昔白山黑水间,弟以草莽豪杰,卓然不群。松龄识英雄于风尘,雪夜赠语,倾盖相交,力排众议,收弟于麾下,委以方面。
吾弟忠勇重义,亦必感铭肺腑。
今奉张暴虐,天人共愤。兄为拯民水火,已举义旗于滦州,通电全国,誓除此獠!然举大事者,需内外合击。吉省张辅忱,乃张氏死党,拥兵自重,为肘腋之患。
弟坐镇吉东,手握劲旅,扼其咽喉。
兄之成败,实系弟之一念!
弟若念旧日恩义,肯为天下先,即于吉东振臂一呼,挥师西向,趁吉林空虚稳占!兄则挥戈北指,两路夹击,张必成齑粉。
事成之后,兄指天誓曰:吉林一省之地,尽归吾弟统辖!即委弟为吉林督军,开府建节,军政财权,尽付于弟。弟即为名副其实之吉林王,兄绝不食言!
昔日草莽,今主一方,光耀门楣,青史留名,岂不快哉?
富贵功业,在此一举!
时机稍纵即逝,盼弟速决!三日为期,静候佳音。兄之性命前程,亦托付于弟矣!
此电阅后,当焚。
切切!
兄茂宸手启
寒亥,密”
一场暴风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