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明白,枭哥不是在指责自己出卖了他们,而是说自己目标太明显,跟着反而容易出问题。
陈卫熊也说:“对,你回去吧!”
眼瞅着快到检票时间了,小刀也不犟,远远跟在了散开的一行人身后,又看着他们在火车站候车厅门前被一些大兵盘查。
“哪儿的呀?”一个矮壮的大兵盯着唐枭问。
杜小山语气满是不耐烦:“我家老爷姓曲,是佳木斯商会会长,这次要去奉天见东三省盐运使翟文选翟大人,有什么问题吗?”
唐枭背着手,胸脯挺得很高。
他的旱獭帽帽耳朵提前放了下来,遮挡住了脸上那道疤。
大兵‘哦’了一声,又盯了两个人几眼,摆了摆枪口,意思过去吧!
刚才那些话,是唐枭叮嘱的杜小山。
此时他一身华贵皮裘,十分符合商会会长的身份。
陈卫熊他们也是有惊无险,被盘查后,很快都进了候车大厅。
清末民初时,曾延续过一段时间的保甲制度,要求各地城镇乡屯要进行居民登记户籍,出行时也需要由保长或甲长开具路引。
前些年,从中原进入东北,还需要在山海关办理手续。
由于人数太多,这些人出关后又四处流窜,好好的户籍制度渐渐形同虚设。
而在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沿线,日俄联控的哈尔滨等地,也曾要求居民办理日俄当局的居住证以及通行许可,只是做得也不到位。
这两年,奉天政府又开始办理商民通行证。
要求商人或经常旅行者,要持有地方政府发放的长期通行证。
只是这一制度实行起来相当缓慢,好多地方收到了通知文书,可空白通行证迟迟不到位,又没有相关经费,事情就这么拖延着,没人当回事儿。
各地还有劳工证,前往矿区或工厂干杂活的农民,需持有雇主提供的身份担保文件。
总之,这年头的证件形式多样,而且多为手写文书加盖公章,别说全国统一标准,就连一个省内都无法统一。
多数底层百姓就算远行,也仅靠口头说明或熟人担保,哪里有什么通行证或户籍证明。
唯一还算正规的就是国际护照,若前往俄国、朝鲜或日本,需办理护照,由地方政府或外交部特派员签发。
哈尔滨火车站的这些旅客,没人清楚这些大兵是哪支部队的,更不知道他们在抓谁。
进了候车厅,唐枭给杜小山使了个眼色。
十几分钟后,他回来了,说有个奉军少尉手里拿着两张纸,其中一张是赵木赵副团长,另一张很像周团长,只是那幅画像上的人没有胡子,脸上更没有那道疤!
唐枭明白,这是自己和赵木的通缉令。
自己是因为东震堂的事情被通缉,而赵木是因为夜闯警察局局长家行凶。
可为什么只有当兵的,一个警察都没见到?
林元魁不知道?
既然不是警察在找人,而是当兵的,这说明是第六混成旅的韩学民指使的,知道了自己来哈尔滨的消息,可他怎么知道的呢?
如果不是小刀告诉唐枭,他都不知道直奉大战后的那年冬天,韩学民就升职做了旅长。
旅长郭瀛洲因为作战不力,被一撸到底!
小刀见人都进去了,这才往回走。
第二天到了总管理处,他问侦缉科的人:“昨天我走以后,有人找我吗?”
大老李连忙说:“张处长打了电话,问您在不在。”
小刀不禁一凛,脸上却不动声色岔开了话题:“哦,对了,昨天那个案子怎么样了……”
唐枭他们在火车上,听说了兵打乱石山事件,得知摩天岭大当家的王大龙竟然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