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熊两只小眼睛红的像兔爷一样,气急败坏道:“啯了,她还嫌疼,根本不好使!”
“让你啯,你咋还用牙呢?”
“……”
唐枭也愁眉苦脸起来,长吁短叹道:“看我干儿子这样,真是不落忍,要不……我这个当干爹的帮帮忙?”
“滚!显着你了?”陈大茶壶抬脚就踹。
小家伙又喝了一周的小米汤,也不知道是家里和唐枭每天送来各种大补汤的功劳,还是陈大茶壶卖力啯的,三姐的奶终于下来了,两口子兴高采烈出院回了家。
还有一天就元旦了,这俩人又为给儿子起名字的事情打了起来,甚至闹到了请唐枭来评理的地步。
江畔壹号院的晚饭刚上桌,唐枭只好放下了筷子,备马奔了三姐家。
按理说三姐还没出月子,他一个大男人不好进卧室,可这几个人关系已经好到了百无禁忌的地步,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来了以后,唐枭也挠起头来。
陈卫熊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叫陈二狗,说贱名好养活。
三姐不同意,说咱家也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怎么就不好养活了?没必要起这么难听的小名,直接起个大名就好……
她苦思冥想,给儿子起了个大名叫陈嘉轩。
可陈卫熊又不同意了,问为啥,他又支支吾吾不说,于是就这么打了起来。
“嘉轩,陈嘉轩?”唐枭叨咕了几遍,觉得还不错,问:“我觉得挺好听啊,你咋不同意呢?”
“对呀,说,为啥呀?”三姐追问。
陈卫熊抚了抚散乱的大背头,一声长叹:“哎!说来话长……”
“那你就长话短说!”这装逼犯,唐枭不耐烦起来。
“二位听说过百犬同槽吗?”他问的一脸神秘。
唐枭和斜倚床头的三姐对视了一眼,一起摇起了脑袋。
陈卫熊继续说:“我祖籍江州,开基祖上名陈旺,字天相,是陈朝宣帝第六子之五世孙!唐宋时期的义门陈氏,号称天下第一家,曾经创造了一十五代、3978人、332年聚族而居的奇迹!”
“淳化四年,宋太宗驾临义门陈氏,陈家家主称家中百犬共饲,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太宗亲察,见一只小犬为病重母犬送馍归来后,众犬才一起食之!惊叹之余,题联赞之: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中异类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内同声共护门!”
“这就是‘百犬同槽’的佳话!”
唐枭和三姐又对视了一眼,都感觉这货沾点儿吹牛逼,可两个人没有证据,只好听着。
“唐僖宗也曾题‘义门世家’四字,并多次旌表。直至嘉祐七年,宋仁宗命包拯来分家,将三千九百余人分为二百九十一庄,分迁全国七十二州郡一百四十四县。”
“奉旨分家,我陈氏是开天辟地第一家!”
“从此之后,在近一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义门陈氏后裔繁衍迁徙,瓜瓞连绵,枝叶越来越多,遍布全国各地!”
“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所以,这才有了‘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
“先祖搬至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繁衍几代后有一支搬去了广州城,并传下家谱:根深叶茂枝繁盛,世跃传馨香四溢;文献遗风常绍继,诗书礼乐育英贤。”
“我出生在广州,本名陈盛行,而我儿子名中要有个‘世’字才行,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同意叫嘉轩的原因!”
唐枭和三姐都听蒙了,这一套一套的,看来还真不是吹牛逼。
“你家败落了?”唐枭很好奇。
“扯淡!”陈卫熊撇了撇嘴,“不仅没有败落,而且世代兴旺,早就成为了广州城第一大姓!只是我父亲太不争气,整日里花天酒地,最后被赶出了家门!”
“那年,我才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