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者,必有优处,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若自强者,当无贫富之根本。国之贫富,亦是如此。学其政、通其市、效彼成功之范,谦以学、安以行、实以进。
明自身之短处,报富之以经验。恭敬谦逊,敏而好学。于安定之时,奋而察举,和平之际、互为襄助。尽其所能,与富庶看齐。贫与富则不差矣。”
杨双修答完,场中众人似乎才明白过来,这道题到底该怎么答,就连苏孝廉原本自信笃定的神色都落了下来。
他是第一个把富庶与贫瘠关联到国家发展上面的,就连之前自觉答的还不错的人,都看出来,高下立判,杨双修的论证更符合题目。
坐在上面的太子再次笑吟吟地表示欣赏道
“杨公子不愧是出自兵部尚书府,果然学识思虑都很全面,只是欠了些胆识,还要多跟你的父亲学习呀。”
台下众人:“”
他都快在殿上跳起舞来了,场地都差点不够他走的,他胆识还小啊?
不过只是说胆子小,这对于之前连胆子都没有的人来说,根本算不得是指责,反而将注意力都落在了太子前面的那些话上。
分明就是对杨双修的赞美。
底下不少人都纷纷议论着。
“看样子杨公子稳了。”
“我看也是,答的这么好,又贴合题目,胆识也比其他人大多了。”
“也是出自苏家的,果然这苏家不同凡响。”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答的才像话嘛。”
“要是他先答题就好了,果然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有了杨双休的模版,后面两人答题就轻松多了,只是都没有杨双修说的那般好,但也能看的过去。
而且众人发现,太子显然是很满意这样的答题思路,相对于前面来说,他现在才更像是喜悦。
眼看快到景澜川了,慕云舒有些不放心地劝慰道
“任何人的答题,都只能作为参考,真正需要理解运用的,还是要靠你自己,想想上官先生往日里是怎么教你的,你就怎么说就好了。
你要相信,教导你的上官先生是最好的先生,他对你,是倾囊相授,绝不比任何人差。”
景澜川回眸,冲慕云舒嗯了声。
然后他起身走向了殿中,他边向太子行礼,耳边边响起上官先生的教诲。
“三轮童子试,那考的是基本功,殿试,考的是应变能力和对题目的把控。这其中不仅仅需要你知道如何作答,更要知道殿上人真正想听的是什么。
这其中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才学,还有对当今时局的敏锐感知、对朝堂势力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对上位者的心理把控。
无论你的才学再斐然,听不懂这题目背后真正的深意,说不出让人想听的话,那都是没用的。”
“主考人的身份,就决定了他会想听什么。他的言行举止,就决定了他爱听什么。所以说,为臣者,并非只是要会读书,而是要学会如何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景澜川心想,主考人是太子,太子想听的是什么?当今时局的感知又是什么?
“澜川,先生要告诉你,当今陛下不是先帝,他有着雄才大略,经纬之才。他敏锐练达,聪明睿智,这些年岚国发展的越来越好,你就应该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