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句话,像一根烧红的铁钎,狠狠烫在陈二牛的心口。
他低头看看自己这双牛马一样的手,又扭头瞧了瞧炕上那个面黄肌瘦、眼巴巴瞅着他的儿子。
他猛地一咬牙,狠狠一拍大腿!
“干了!”
陈诚笑了。
用同样的法子,他又敲开了另外两户人家的门。
几个穷怕了的汉子凑在一起,一合计,当场拍板,立刻就干!
收购点就设在村口废弃的旧祠堂,地方大,也方便。
陈诚掏出了家里最后几块大洋,当做本钱,拍在了桌上。
陈二牛几人也红着眼,回家把压箱底的铜板全都搜刮了出来。
一个简陋到寒酸的草台班子,承载着几家人全部的希望,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搭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下河村的村口就炸了锅。
一块破木板上,用黑炭写着“山货收购点”五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戳在旧祠堂门口。
祠堂里,陈诚和陈二牛几人,已经摆好了一杆大秤和几个麻袋。
得了信的村民,全抱着膀子围了过来,指指点点。
“陈诚这小子,又折腾啥幺蛾子?”
“收山货?就他?他有那个本钱?”
“我看悬!别是想空手套白狼,把咱们的东西骗了去!”
质疑声,嘲讽声,响成一片。
陈诚根本不搭理。
他站在大秤后面,清了清嗓子,对着黑压压的人群扯开嗓门吼道:
“乡亲们!我陈诚今天就把话撂这儿!只要是山里出的,蘑菇、木耳、药材,啥都要!只要东西好,我们就收!”
“价钱,绝对公道!当面过秤,当面给钱,绝不拖欠!”
他猛地一拍桌上那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
“哗啦啦!”
清脆的响声,比任何话都有劲。
村民们你看我,我看你,脚下却还是没动弹。
就在这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提着个小篮子,怯生生地从人群里挤了出来。
是村东头刘寡妇家的女儿,丫丫。
篮子里,是小半篮子水灵灵的鲜蘑菇。
“陈诚叔叔……这个……你们收吗?”小丫头的声音细得跟蚊子哼哼似的。
“收!咋不收!”陈诚立马咧开嘴,“来,丫丫,拿来给叔叔过过秤。”
他接过篮子,把蘑菇哗啦啦倒在秤盘上。
“二斤三两!”陈诚高声报数。
他从钱袋子里,仔仔细细数出二十三个铜板,叮叮当当地堆在一起,郑重地放进小女孩的手里。
“拿着,丫丫,这是你自个儿凭本事赚的钱!”
二十三个铜板!
在场的村民,齐刷刷倒吸一口凉气。
就这么点蘑菇,搁以前跟货郎换,顶天了给两根针线。
陈诚这小子,竟然给了二十多个铜板!都够买两个大肉包子了!
小丫丫两只手捧着那沉甸甸的铜板,小脸涨得通红,对着陈诚使劲鞠了个躬,转身就跟小兔子一样飞快地跑回了家。
她就是最好的招牌!
人群“轰”的一下,彻底炸了!
“俺的娘!真给钱啊!”
“走走走!回家拿东西去!俺家后院还晒着木耳呢!”
“俺现在就上山!说啥也得多采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