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的殿下,倘若分兵据守,朔风的兵卒至少要抽调出一半。而姬渊若只围朔风,我们很快就会沦陷。”
还是刚才那句话,不能够拿这些乌合之众当作和姬渊士兵一比一的战斗力。
只有守城,才能够最大的发挥他们的价值。
只有守城,才能将这种战斗力的悬殊,拉到最小。
这也是宋时安选择来朔风,就已经确定好的思路。
北凉谷地不像别的地方,有地形作为缓冲,还能打打伏击,整整游击。
“那这四千人就收纳进我们的军队,其余的,全都迁回去。”魏忤生说。
“嗯。”宋时安赞成,“这样,整个北凉也都完成了坚壁清野,姬渊他要再来,就只能够用河对岸那半个朔郡为自己补给。而半个郡,哪怕大郡,也不够十万大军吃,剩下的,就必须齐国后方来出。只要他们有补给的压力,我们就能够拖。”
哪怕是去年刚经历宜州蝗灾,国内还有冗兵冗官的压力,但拼国力,大虞依旧能够强于齐国。
只可惜潼门关丢了,他们的补给线畅通无阻。不然,大虞还能再有一个优势——以逸待劳。
“殿下,宋大人。”
这时,一名军中的正七品参军骑马过来,准备下马禀报。
“不用,马上说。”魏忤生道。
宋时安也浅浅一笑,回应他的打招呼。
他妈的,你七品我也七品,你喊集贸宋大人。
要捧杀bro是吧?
“十二家豪族的粮草清点出来了,总共有八万五千石。”参军汇报道。
听到这个,两个人同步的一愣。
互相的,看向了彼此。
魏忤生惊讶道:“有这么多?”
“竟,竟这么多。”宋时安也有些超乎了意料。
大虞的一石是六十斤,去壳后就是大概四十斤精米。
总计,三百万四十万斤精米。
按照正常士兵作战一天所需,大概两斤,够一万人吃近六个月了。
“如果是让姬渊得到了,可以原地补充大半个月。”魏忤生都有点后怕了。
这只是十二个宗贼,能够在战时养十万大军大半个月!
“孙司徒家里更多。”宋时安道。
“那时安你写信让孙司徒送点过来。”魏忤生用玩笑回应他的玩笑。
二人都被整乐了。
一旁的心月真的觉得,这两人真的就是能莫名其妙的说起笑话来。
而很快,宋时安又能一改轻浮,道:“殿下,那就把所有人,全部都拉进城里,抗贼。”
“……”
魏忤生对于这个像是灵光一闪的思路给定住,反问道:“朔风现在已经很拥挤了,两万人,塞得进去吗?”
“路上,瓦上,营地里,都能睡。”宋时安说,“甚至牵一根绳子,脸趴上面都能睡。当然,不至于残忍到这一步。”
又在带我大英节奏。
“我们的军帐有限,这夏季还好,快到了冬季,该如何应对如此庞大人口?”魏忤生问,“这是北方,会冻死的。”
“到了冬季那就更不应当担心了。”
“为何?”
“那个时候人已经死的够住了。”
“……”
宋时安沟槽的地狱笑话没有逗笑任何一个人。
“那粮食真的能拖到吗?”魏忤生问。
“够。”对此,宋时安相当认真的说道,“这些粮食,正好就够这些人每日大量劳力下,一直到冬季来临。”
其实豪族原本会有更多粮食的。
今年是丰年,到了秋收的时候,又会得到无数的粮食。
只可惜等不到了,只能尽早的付之一炬。不然让姬渊在这里丰收了,那压力就大闷了。
魏忤生,在非常用力的思考。而后,喃喃道:“既然是要让他们进朔风城,我们却在朔风更南方的祁县乡里聚集,你这事先没有想过……不不,你竟然不跟我说,你早就想过这个了!”
小魏他,这才领悟。
将所有人都在祁县的乡里荒原集合,而非是朔风,就是在做这样的打算。
道理很简单。
如果在朔风集合,那豪族就会心里打颤:这不会是要拉我们过去守城吧?
但不是,而是在更南方,甚至离朔风远了三十里地的地方。
人的正常思维肯定是,这是要迁回南方啊。不然,还往回走啊?
这样做,就能让那些人毫无顾忌的跟着虞军走,不至于在更多士兵不在,管制力还不够的情况下生了民变,半路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