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19 马歇尔使命的失败
第(2/4)页

中央军是坐着由美国提供的飞机和军舰进入这些城市的。诚然,在受降和安排遣返日军的过程中,蒋介石得到了麦卡锡将军、魏德迈将军、巴比上将及其他美国军官的全力支持和援助。

但当蒋介石的部队就要到达北平西北部的张家口和赤峰时——从这两个地方他们可以阻止毛泽东的军队进入东北——马歇尔将军给蒋介石施加了很大压力,迫使他下令停火并停止前进。这一决定使得中国共产党比较顺利地进入了东北。

正是这些部队,在经过了苏联人的重新整编、训练和武装之后,回到中原,完成了对整个大陆的占领。

无疑,魏德迈将军对马歇尔将军的行动所造成的后果十分关注。在军事上,他认为中央军在经过长期的艰苦战争之后,没有能力夺取东北,他建议蒋介石巩固其现有的地盘。

但是他也意识到,需要在中国北部和东北一带建立一道屏障,以阻挡苏联的军队。出于这个目的,他要求华盛顿再向中国派17个师的美军。然而,他只得到了两个海军陆战队的兵力。

毛泽东刚到重庆时的局势就是这样的。他在重庆待了七个多星期。

会谈分两个级别进行,即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会谈和低一级的两党会谈。其中,国民党方面有张群、王世杰和邵力子参加,共产党方面有周恩来和王若飞参加。会谈一开始,双方就摆出了各自的观点。

蒋介石坚决要求共产党解散军队,将其并入国民军,以此作为参加国民政府的条件。

而毛泽东则同样坚决。他坚持共产党在正式编入国民军时,应保持原有的编制并仍由现任军官指挥。而且,共产党还要参加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永远那么乐观的赫尔利曾希望在他9月22日回美国治病和述职之前,国共能够达成协议。

他给毛泽东发了一封信,讲明了他的意思,然后就和张群一起,坐下来等待这位共产党领导人的回音。

他计划在得到答复之后,就上飞机。

信是回了,但没有提到协议的事。

毛泽东只是请赫尔利暂缓回国,直到陪他安全地回到延安。赫尔利找到了蒋介石,蒋说他将保证毛泽东安全返回。但是,毛泽东坚持要大使作出书面保证,以确保他安全返回。他得到了这个保证。

赫尔利带着失望飞离了中国。

蒋介石没有采纳魏德迈的建议,他决定行使中苏条约赋予他的权力占领东北。

然而,使他烦恼的消息不断传来。苏军正在有步骤地拆卸东北的工业设施,并将其运回苏联。从表面上看,如果苏联人像蒋介石想象的那样,准备把东北交给他的对头共产党,那么这一举动就很令人费解。由于缺少苏联方面的资料,人们只能推测。

斯大林认为美国人也和他一样在耍手段,他不相信美国人会听任他实行他在中国东北的计划,所以他不想让国民党到来时得到那里的工业设施。可是在美国方面,并没有真正下决心支持中央政府在东北的权力,尽管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作过这样的保证。

10月6日(毛泽东仍在重庆),美国海军试图让国民党军队在大连登陆,被苏联拒绝。其理由是大连是个商业港口,不能用于军事目的。

随后美国人又不大热心地试了另外两个港口,同样遭到拒绝。这两次拒绝他们的不是苏联人,而是中国共产党。直到11月1日,国民党才在山海关登陆,这使他们在南部有了一个小小的落脚点。

10月10日,正好是双十节。毛泽东、蒋介石和他们的助手起草了一份联合公报,公报没有掩盖双方完全缺乏共同点这一事实。

这份联合公报直到第二天毛泽东飞回延安之后才发表。在两个问题上,公报似乎表现了某种进展。例如,虽然政府拒绝承认“解放区”的共产党政府,但却同意扩大地区性的自治。至于武装力量,共产党出人意料地同意在全国范围内将其原有的80到100个师的兵力削减为20到24个师,并将部队驻扎在指定区域内。

这些事情还没有安排好,国共两党之间的小型冲突几周之内便在各地爆发了。

蒋介石和毛泽东会谈的失败对帕特里克·赫尔利大使来说是致命的一击。从他上任开始,就与他手下的中国问题专家发生了争执。

和他争论最多的是他的工作人员中最勤奋的一个,即谢伟思。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攻击蒋介石及其政府、颂扬中国共产党的机会。他认为,共产党才是这个国家里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谢伟思曾多次毅然建议美国政府由支持蒋介石转为支持毛泽东。有一次,赫尔利先生曾警告他说:“如果你只管汇报情况,我们还可以继续合作。但是,如果你想干涉我的事情,我就赶你走!”

看到谢伟思仍无视他的警告,赫尔利大使便把他召回了华盛顿,当时是1945年4月。

不久之后,谢伟恩便和另外三个同事一起被捕了。因为共产党的前线刊物《美亚杂志》的编辑部里发现了大约100份他写的电文。

使馆工作人员中另一位与谢伟思观点相同的人是约翰·戴维斯。在1944年12月12日的一份秘密报告中,他建议美国中止对国民党军队的援助,除非他们停止阻击共产党的部队。戴维斯曾在魏德迈将军手下当过他的临时政治顾问。赫尔利也把他召回去了。

1945年11月26日,帕特里克·赫尔利向总统杜鲁门递交了辞呈。在他的信中,他指责大使馆和国务院里的“职业外交人员”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

有些人对共产党说,赫尔利为防止国民党政府倒台所作的努力“并不代表美国的政策”,他们还劝告毛泽东“拒绝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与国民党合并,除非把领导权交给共产党”。

11月27日,杜鲁门总统宣布接受赫尔利的辞呈,同时任命乔治·c马歇尔将军以大使的身份作为他在中国的特别代表。

在12月的头两个星期里,马歇尔与总统、国务卿贝尔纳斯、副国务卿迪恩斯·艾奇逊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谈,反复研究了美国下一阶段的对华政策。

政策基本没变,只作了几处重要解释。马歇尔将军继续奉行前任的政策,努力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是,如果他的努力失败了——即使失败是由于蒋介石拒绝合作而造成的——美国政府也仍将继续支持国民党政府。

此外,大家一致同意,美国应帮助蒋介石向北方进军,“以便结束日军的遣返工作”。不管调解成功与否,美国政府将支持蒋介石,这个决定将对外保密。

美国之所以支持蒋介石在华北建立军事力量,表面上所说的理由不过是用来遮人耳目的,实际上是为了使马歇尔将军能保证国民党在与共产党对抗中军事力量始终处于优势。

总统还声明,中国的建议将得到美国慷慨的经济援助,前提是马歇尔将军能完成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的使命。

蒋介石为杜鲁门总统任命马歇尔而拍手叫好,毛泽东和斯大林也为此高兴,卷入中国之争的各方都觉得这一任命会对自己有利。

总统的特使带着三项具体的指示来到了重庆。他将努力促使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停止敌对行动,完成将共产党军队按比例编入国民军的工作,并召集一个有国民党、共产党、民盟及其他团体参加的全国性会议。会议的目的在于结束国民党的领导,并使共产党参加联合政府。

马歇尔将军是“二战”中的一位伟大的战士,是使盟军得以获胜的主要功臣。带着这种威望,他接受了去中国的使命。

他性格沉稳,举止文雅,而且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尽管他的聪明才智比赫尔利更胜一筹,但他对错综复杂、明争暗斗的中国政坛并不比赫尔利更谙熟。他刚一到达就被各方包围了。

其中当然有国民党,因为他是被派往蒋介石的政府的,另外还有共产党方面的周恩来以及张澜、罗隆基等民盟的领导人。民盟被国民党视为共产党阵线中的组织。

马歇尔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保证赫尔利的继任者既能称职,又能受到欢迎。他起先推荐魏德迈将军,因为蒋介石很信任他。马歇尔似乎从没想到过,蒋介石的信任这一点足以使共产党人认为魏德迈不够格。

他在一次非正式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了对魏德迈将军的任命。周恩来马上便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向马歇尔提出了强烈抗议,声称共产党一方完全不能接受魏德迈。

马歇尔将军很尴尬,他电告在华盛顿的艾奇逊,请他取消这项任命。

当马歇尔让周恩来提一个可以接受的人选时,这位共产党的领导人推荐了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博士。司徒雷登博士在中国工作了大半生,颇受人们尊敬,但是他对中国的政界却并不熟悉。

国民党把共产党否决对魏德迈的提名一事,看做是敌人的一次胜利。

第(2/4)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站在科技前沿:让你相信科学你还不信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孙怡四合院:开局被送养,傻柱后悔了强者为赢:我就是权力中心冲喜新娘神神叨叨,沈总好喜欢逃难被丢下,我带娘和弟弟奔小康天道无情:不许人间见长生先天神算,看到未来的我死亡节目里不许发癫!得到空间的我在饥荒年代吃饱穿暖梦魇降临温顺小娇妻,离婚后一身反骨全球冰封之前,我搜刮鹰酱溜回国兄弟你好香,在男校的苟活日常苟成仙人,道侣竟是仙庭神女瓶邪,记得前世有你噬天珠四合院开局:我媳妇188会太极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绑定仙农空间:我选择回村种田皇妾咸鱼日常我在异世造机甲抢走仇人异能,我在末世叱刹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