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只是一些意见不同的人在挑刺儿,或者发表阴谋论,指责许家庄用心险恶,手段卑劣,为了挣钱无所不用其极。
利用绝育剂的效果进行对比,从而绑架民意,再倒逼更多的城市购买绝育方案,从而攫取高额利润。
许家庄在绝育剂上挣的每一分钱都不算干净,因为这是发不义之财。
许家庄的崛起绝对不应该受到追捧,更不该得到鼓励,不然以后会有更多的效仿行为,为了利益丧失基本的底线。
如果许家庄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大格局大胸襟,就应该实施免费绝育,不应该成为发财的杀手锏。
或许是有心人带节奏,这种讨论很快变成了各地相互之间的谩骂和攻击。
后来,又开始有人故意带地域、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节奏,导致地域黑、地图炮、城乡歧视、饮食歧视等现象沉渣泛起。
关于绝育剂的话题,每天都能上热搜,各大平台似乎也在纵容这种讨论,让热度自由发酵。
全国各地的网民开启了嘴上大乱斗,甚至有冲动的年轻人想要线下约斗,真人pk。
在这种纷乱当中,京城方面的喉舌报纸《城报》发表了重磅评论员文章。
标题为《绝育剂爆火,警惕社会现象娱乐化、低俗化、地域化》,文章中写道:
“近日来,一次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的讨论和争议席卷全国。
“使得整个互联网平静不再,乌烟瘴气,甚至要传导到线下,引发社会混乱。
“事情的起因是许家庄发明的一种树木绝育技术,两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从而引发了全民的关注和争议。
“杨絮、柳絮、悬铃球是很多全国各地很多百姓的痛点,多年来深受其害。
“因此,绝育剂的出现吸引了庞大的讨论量,进而带来巨大的流量和利益。
“正是这种利益的驱使,导致当前关于‘绝育剂’的讨论充斥着娱乐化、玩梗化,充满低俗的攻击性。
“网民效仿古代宫廷中一种男性职业的称谓,称呼这些被绝育的树为‘公公树’、‘太监树’。
“更有甚者,根据脾气、性情、做事风格等特点,讨论那个地区的男性更像公公,是不是当地的绝育剂喷多了。
“如此玩梗,物化男性,实在恶俗。
“对此,我们深感痛心和不安。
“所有人讨论的不是绝育剂得以实现作用的原理,不是其技术手段有无隐患,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是否会带来其他的不确定性。
“而是沉浸在娱乐和相互攻击的氛围当中,颇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味。
“据悉,这种绝育技术才仅仅是发明的第二年,也是刚刚应用的第二年。
“其技术是否通过权威部门的安全监测和鉴定?是否经过可靠的实验性应用?
“对人、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是否存在不良影响或引起变异的风险?
“是否会对物种繁殖和基因多样性造成威胁?
“没有人去思考这些潜在的风险,这绝对不是正常的社会氛围和有远见的做法。
“事实上,很多城市的管理者们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购买绝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