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沉默了几秒,一个戴眼镜的男学员举手问道:
“周主任,您刚才提到‘效忠的是事业本身"这个‘事业"具体指的是什么?”
周作树微微一笑,却没有直接回答:
“这个问题很好。不如今天的课就从这个讨论开始。”
他环顾四周,目光在一张张脸上扫过:
“在你们看来,什么是‘事业"?”
“可以是具体的工作,可以是抽象的追求,也可以是个人的理解。大家自由发言。”
现场一片安静,这种开放性问题最让人头疼,答浅了显得肤浅,答深了又怕触及敏感地带。
更重要的是,在场所有人都清楚,自己的回答很可能被暗中记录,进而被打上某种标签。
终于,李明哲第一个举手:
“我认为,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标准答案,无懈可击。
周作树点点头:
“明哲同志的觉悟很高。还有别的理解吗?”
杜云岚拢了拢头发:
“我认为事业是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过程。”
同样标准,同样安全。
郑仪注意到,每当一个学员发言,周作树的助手就会在名册上快速记录着什么。
“事业就是推动江东发展、服务群众需求的工作。”
这是林成栋的回答,虽然语调生硬,但内容无懈可击。
周作树的反应始终如一,点头,微笑,然后问“还有吗?”
这几乎就是在鼓励更深层次的讨论。
终于,坐在角落的陈道远举手:
“我认为,事业就是能在本职岗位上推动问题的实际解决。”
这句话听起来平淡,但郑仪敏锐地注意到其中暗藏的锋芒。
“推动问题的实际解决”,意味着承认问题的存在,并勇于改变现状。这在保守派主导的部门里,几乎是一种隐晦的“改革宣言”。
周作树点了点头:
“很务实的理解。”
郑仪陷入了短暂思考,他当然可以像李明哲那样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直觉告诉他,周作树期待的不只是场面话。
他缓缓举起手。
“郑仪同志,请讲。”
周作树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
“周主任,恕我直言,事业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斗争。”
郑仪的话像冷水泼进热油锅,教室里瞬间骚动起来。
周作树眼睛一亮:
“仔细说说。”
“所谓事业,就是在有限的资源、复杂的关系和层出不穷的问题中,一次次做出抉择。每一次抉择,都是一场斗争,与客观条件的斗争,与既得利益的斗争,有时甚至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与自己的斗争。”
郑仪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几声轻微的抽气声。
“斗争”这个词过于生猛锋利了,在党政机关里,这个词既熟悉又敏感,既常用又被刻意回避,往往只在特定场合才会被拿出来强调。
李明哲微微眯起眼睛,手指下意识地敲击桌面;杜云岚抿了抿嘴唇,目光在郑仪和周作树之间来回游移;而林成栋则冷笑一声,露出不屑的表情。
唯有江雪,依旧安静地写着笔记,仿佛这场交锋与她无关。
周作树双手撑在讲台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好一个斗争!郑仪同志的用词很犀利啊。”
他踱步到郑仪面前,直视这个年轻人锐利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