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朱标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高丽的事,他早就知道了。
那确实是在打大明的脸。
虽然对方急忙道歉、赔罪,但实质上,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胡惟庸再次冷笑一声:“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胆子?”
“还不是因为大明对这些小国太过优待!”
“陛下甚至在《皇明祖训》里把许多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大明的皇帝都确定不打我了,还要让后世的皇帝也不打,那我怕什么?”
这就是胡惟庸在说,朱元璋的祖训反倒助长了各国的异心。
可朱标却无法反驳。
胡惟庸继续道:“在我看来,要想让这些小国老实听话。”
“时不时就得教训一顿,就算不下死手,也得敲打一二!”
“就像这次,各国不是都派了使臣来大明了吗?”
“那咱们就抽一批精锐出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让他们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军威,顺便掂量掂量,他们那矮小的城墙和不成器的军队,能否挡得住我大明的雄师!”
这个提议一出,朱标顿时眼前一亮。
“胡公,此计甚妙!”
“好啊!”
“此计既能彰显我大明军威,又无需真正动武,真是绝妙!”
“既然如此,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本宫回去就着手安排!”
朱标显然打算亲自操办此事。
关键是,这事儿也只有他能胜任。
别看朱标平日里仁厚,但他绝非软弱之人!
这位太子爷能让所有皇子和大臣心服口服,自然也有几分王者之气。
而这个决定,他完全有资格做出。
毕竟,这可是史上第一太子的分量。
(本章完)
------------
眼见着一事儿定下来了,胡惟庸转而提起了他最关心的一件事。
“太子!”
“还有一件事,臣得跟您好好说道说道!”
朱标此时也听得兴致勃勃,连忙回应:“胡公请讲!”
胡惟庸咂了咂嘴,又喝了口茶,整理了一下思路,才朗声说道。
“太子!”
“最后一件事,才是您这位太子以及咱们礼部,最应当重视的事儿!”
“那便是,如何回赠国礼!”
一听这话,朱标结合之前胡惟庸所说的内容,其实已经大致猜到了胡惟庸要说什么。
但他总不能打断吧。
胡惟庸环视了一下四周,坦然道。
“番邦来我大明朝贡,自然是要带国礼的。”
“我看了眼礼单,啧,还真是五花八门。”
“山鸡、人参、木材、皮毛……”
“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
“诸位其实心里也明白,那些东西吧,咱们也就是看个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