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天子心腹、近臣的真实模样啊。
原来,连皇室也能成为通家之好的。
可惜,他们的种种猜测只能深藏心底。
胡惟庸不会解释,朱标自然也不会提及这些。
胡惟庸和老朱家的关系,又岂是“老兄弟”三字能概括的?
真以为那土豆是白献上去的?
算了,不提这些。
喝口茶,吃点点心,心中打好腹稿后,胡惟庸缓缓道出自己的见解。
“殿下,您身为一国太子,未来的君主,有些事,不能仅从臣子、官员或百姓的角度去看。”
“比如这次番邦朝贡之事,在官员眼中,只需办好上官交代的任务,就算结束了。”
“而对百姓来说,不过是看个稀奇、凑个热闹!”
“但对你而言呢?”
“你须着眼的是大明与番邦未来的关系!”
“这些番邦对大明有何益处?”
“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还是其他?”
“要获取这些利益,大明需付出什么?”
“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交出这些东西?”
见朱标被一系列问题问得陷入沉思,胡惟庸微微一笑。
这才对嘛。
琢磨这些问题就对了。
你堂堂大明太子,未来的国主。
你去想怎么善待番邦,给他们面子做什么?
你得学你爹啊。
面子我要!
里子我还要!
反正好处我要拿满,其他的再说。
看朱标差不多琢磨明白了,胡大老爷继续道。
“直白地说,要想让周边的小国俯首帖耳,强大的武力是不可或缺的。”
“我之前就讲过,弱小之国根本没有外交可言!”
“只有刀剑和火炮,才是国家之间交往的真正底气!”
“正因为畏惧大明的武力,目前各国还不敢有什么异心。”
“但他们也会猜疑,会琢磨,大明的武力虽然强盛,但会不会真的出手呢?”
“所以,他们时不时会试探一番。”
“如果大明表现得强硬,他们自然会乖乖当儿子,做条狗。”
“可如果大明以柔相待,以礼相待,那些小国必然会生出不该有的念头!”
说到这里,胡惟庸轻笑一声,似乎想到了什么。
“太子殿下,您不妨想想高丽!”
“他们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历史上,高丽向中原王朝、汉家王朝称臣纳贡的次数少吗?”
“可哪一次他们不是在称臣纳贡后依旧不老实?”
“就像现在,高丽难道不知道,若是大明出手,他们倾全国之力也挡不住吗?”
“他们当然知道!”
“可他们就是敢杀大明的使臣,敢搞这些小动作!”
“太子殿下,您觉得,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