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内地99年轰动一时的52集动画《西游记》,绘制了100万张原画、近2万张背景,总计用纸30吨,历时五年完成。
不仅《西游记》,人类早期的所有动画皆为手绘。在电脑动画问世前,动画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然而,即便进入21世纪前,优秀手绘动画仍不输于电脑动画。即便是1994年创下票房纪录的《狮子王》,同样出自手绘工艺。
当时港岛尚未引入电脑动画技术,而这项技术在米国也刚起步,仅处于初步技术模型阶段,还未应用于动画制作。
吴耀祖的《变形金刚》与《哈利波特》漫画已于6月上市。《变形金刚》反响热烈,两月内在港岛售出25万册,甚至出现了盗版,有些仅改名便流通市场。
完美集团新成立的法务部门终于有所作为。
相较之下,《哈利波特》漫画销售惨淡,甚至无人愿盗版。不过,《哈利波特》小说最初也是在欧美地区打开销路。
吴耀祖已派人带着《哈利波特》漫画前往欧美出版社洽谈合作。若彼处依旧表现平平,他也只能无奈摇头。
他不愿直接抄袭小说。手写时代,速度有限,每小时约千字,而一部小说动辄数十万字,网络玄幻小说更是达到数百万字,难以承受。
相较而言,漫画改编更为简便。只需设计人物与背景,整理好剧情大纲交付给漫画公司即可。
吴耀祖仅需一两天便能完成大纲整理,过程轻松愉快。
相较漫画与小说,他对这两部作品的动画化更为看重。他本以为成果要到11月才能显现,却不料进展如此迅速,已有不少集数完工。这样的效率令人满意,也得益于他将每集时长严格控制在八分钟内。八分钟正片通常只需约张原画,算上废稿亦可控制在16万张以内。
他的动画及漫画公司拥有超过950名画师,若每人每日完成10张,日产量可达9500张。一个半月即可累积张,剔除废稿并加入背景绘制,制作出二十多集八分钟的动画完全可行。虽然质量或略有欠缺,但当时大多数卡通仅15帧左右,画面显得卡顿,因此被称作卡通。
完美娱乐的《变形金刚》与《哈利波特》皆为30帧的高规格作品,较同期欧美及日本动画更为流畅,加之新颖的故事与人物设定,他坚信这两部动画定会比漫画更受欢迎。
“让我将这两部动画送至美国,大卫在那里。你让他联络当地电视台,看看是否有合作意向。前十五集可免费播放。”吴耀祖沉思片刻后说道。
林安邦赴美已近半月,任务愈发繁重……
“至于香港这边,稍后我带你去见邵一夫。后天亚视将召开股东大会,届时我们一同前往。”
“同步招募配音演员,无配音的动画难以吸引观众!”
“明白,没问题。配音演员一直在招聘,目前便可启动配音工作。”霍建宁舒了一口气。
完美文化是吴耀祖众多公司中投入最多的。其规模甚至超过了专注于电影拍摄的完美娱乐。
2000名员工,每月薪资支出便达数百万。
尽管《变形金刚》售出25万册,但前期因销量不佳利润微薄,后续遭遇盗版更是雪上加霜。
至今,吴耀祖对完美文化的投入已超五千万港币。
这些资金大多用于购置土地、建造厂房及招募人才等初期投入。
若非深知吴耀祖财力惊人,霍建宁恐怕早就建议裁减人员了。
……
迟迟未见成果,霍建宁作为负责人内心焦急。
即便不清楚两部动画能带来多少收益,总好过毫无产出。
霍建宁这边事务告一段落,吴耀祖才有余力专注他的核心目标——港元汇率波动。
时间来到1983年8月6日,下午三点。
港元兑美元汇率已跌至8901。
与十年前约45港元换1美元相比,跌幅已近一倍。
吴耀祖认为此刻全港压力最大的当属港督尤德。
港元贬值导致进口商品需支付更多本地货币。
香港仅是一座城市,资源严重不足,所需物资九成以上依赖进口。
原本一元可购之物,如今需付出一元五甚至更高。
港元贬值使企业成本增加,物价持续上涨。
近期新闻多次报道市民纷纷前往银行提取现金,以备采购生活必需品,应对物价飞涨。
否则今日一斤米只需八角,下周可能就得花一块二。
照此趋势发展,在中英谈判尚未得出结论前,香港恐怕会陷入混乱。
正如吴耀祖所料。
港督尤德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的前任是被誉为史上最佳港督的麦理浩,港人在那段时期称其为“麦理浩时代”,而港岛经济与地位的崛起正是在此期间。尤德接任后不久便陷入复杂的中英谈判之中,这让他成为历任港督中最艰难的一位。上任仅一年,他尚未从谈判中缓过神来,又遭遇港元汇率急速贬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