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66章 董允
第(2/2)页

董允每日天不亮就入宫,先检查各处门禁,再核对内库账目。

有次发现负责采买的宦官虚报物价,他立即命人彻查,连牵涉其中的刘禅近侍也一并惩处。

刘禅虽心中不满,却也不得不忌惮他严肃的神情。

建兴五年,诸葛亮北伐前夕,在那篇千古传颂的《出师表》中,特意写下:\"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这短短数语,饱含着对董允的信任与期许。

大军出征那日,董允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旌旗,手中紧握着诸葛亮临行前交给他的密信,信中叮嘱:\"宫中之事,全仗公琰(费祎)与休昭(董允)。\"

诸葛亮北伐期间,董允的担子愈发沉重。

他每日要处理数百件奏章,还要监督宫中大小事务。

有次刘禅听信宦官谗言,想在民间广选美女充实后宫。

董允捧着《周礼》连夜入宫,在宫门外跪了整整两个时辰。

刘禅无奈召见,却见他言辞恳切:\"昔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乃因"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今陛下即位未久,北方未平,若沉溺声色,何以服众?\"

说到动情处,泪水浸湿了竹简。

刘禅最终收回成命,却也因此对他生出几分怨怼。

延熙六年,费祎主政时期,董允兼任尚书令,与费祎、蒋琬并称为\"蜀汉三杰\"。

三人分工明确:蒋琬总理政务,费祎处理外交,而董允则坐镇朝堂,监督百官。

此时曹魏派使者陈泰来访,宴席上陈泰故意拿出西域进贡的夜光杯、波斯地毯等奇珍,暗示只要蜀汉称臣,便可共享荣华。

董允当场命人将礼物封存,正色道:\"我蜀汉虽偏居一隅,然先帝承汉室正统,岂可为财帛折节?这些器物,请使者原样带回,转告贵国丞相,天道昭昭,顺之者昌。\"

陈泰归国后,向司马昭感叹:\"蜀汉有董允在,犹如铜墙铁壁,不可轻犯。\"

董允一生清贫,虽居高位,家中却只有几间陋室,藏书倒是堆满了整个厢房。

他常将俸禄分给寒门学子,自己的妻儿仍穿着粗布麻衣。

有次儿子生病,家中竟拿不出钱请郎中,还是费祎闻讯送来药材。

同僚劝他置些田产,他却笑道:\"食君之禄,当思报国,若为子孙谋财,与贪官何异?\"

延熙九年,董允积劳成疾。

病榻之上,他仍心系国事,反复叮嘱前来探望的费祎:\"北伐之事,不可操之过急。百姓历经战乱,急需休养生息。\"

临终前,他将毕生批注的《周礼》交给门生,书页间密密麻麻的字迹,凝结着他一生的心血。

噩耗传来,成都百姓无不悲痛。

自发罢市三日,街头巷尾摆满祭奠的白花。

许多寒门学子徒步数百里赶来送葬,他们中有的曾受董允资助,有的听过他讲学。

数十年后,当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失败,蜀汉大厦将倾之时,人们仍会想起那个永远身着素衣、手持竹简的身影——他用一生守护着蜀汉的尊严与道义,虽无力回天,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芒。

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氪金就变强:我的御兽都是创世级孤心月光论情花天女的求生之路秦时记事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从监狱走出的狂少重返1982,从分家开始发家致富女子监狱修仙五年,出狱即无敌!八零大院漂亮美人出山后,我的身份瞒不住了3366洛尘我的身份曝光后,出轨前妻跪求复婚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重生火红时代,狩猎58鸿鹄凌云志重生80:断亲后,他们哭求我赏口饭真没必要让我重生重生70饥荒年,娇妻天天闹减肥末世:开局美女返利,我建立了女儿国!这个昏君恐怖如斯恶毒女配超凶,疯批反派超爱武魂罗三炮?我乃龙帝临世!骗师尊双修后,我带宗门走向无敌重生后渣男她不追了,改嫁硬汉日日宠傅总,太太送来了结婚请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