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璎珞脸不由的红了。
那个名字,那个男人,曾经让她仰慕过,动情过,但后来被那般休掉,也让她死心,让她怨恨。
那是一个如今她提都不想提及的名字。
一个不愿意触及的伤疤。
“阿五,别在我面前提他,我跟他再无瓜葛。”
太极宫的深夜,
李渊夜不能寐,
披衣而起。
“陛下?”
“你睡吧,我外面走走。”李渊让宇文昭仪继续睡,他走出寝殿,来到殿外。
独自庭中,
让宦官和宫人离的远远的。
他想静静。
今天在弘义宫,二郎那些话,还是让他意难平。
他其实也知道,代北局势危急,雁门城危急,忻州城危急,甚至太原也危急。
他当然也知道颉利可汗是什么样的人。
但他还是无法决心让世民再次领兵,除非他能下定决心易储。
可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
况且,大郎建成,除了不擅领兵打仗,内政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跟着处理政务几年,已经挺成熟稳重了。
虽然也会犯错,可人哪里不会犯错,他毕竟也才三十出头。
皇帝不会打仗,这根本不是什么缺点。
这江山,他用了五六年时间,已经差不多一统,剩下几股小势力,他很快也能平定。
他才五十多岁,身体也还强健,依然还在生孩子,再做十年皇帝也是可以的。
有十年时间,他能为太子把一切路都铺好,把天下各方势扫平,那将来天下,太子无须再马上治。
而二郎领兵打仗是好手,但反而是这几年一直领兵打仗,内政这块反而欠缺经验。
江山马上打,却不能马上治,李渊觉得建成更适合继承他的江山,这江山将来也更需要一个建成这样能偃武修文的皇帝。
杨广喜欢打仗,南征林邑,东讨辽东,连海中的流求国都不放过,往西灭吐谷浑、灭伊吾,北疆的突厥、契丹等他都打过,
可又如何呢?
三征高句丽,亡国了。
二郎喜欢打仗,若他做了皇帝,是否也会去征高句丽?
那个易储的念头,也只是稍一冒头,就被他打消了。
可他今晚却睡不着。
他对突厥还是抱有一丝希望,希望这次突厥能够满足,和亲、纳贡。
朝廷宰相们此前说颉利不可信,要先战再和。
可李大恩全军覆没,颉利来势汹汹,忻代四十一城,百天丢失了三十九城。
太子主张议和,
裴寂也改了口风说要先议和。
封德彝说河北经高开道叛乱,现在饥荒,缺乏军粮供李逸在代北大战。
代北雁门类、楼烦关、石岭关诸要害皆失,忻代只剩下了两座孤城,朝廷要出兵反击,可河东也缺粮。
而且现在没有人有把握,出兵能打赢或击退颉利。
封德彝杨恭仁他们担忧,粮草不足,难以供应大军。而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又没有把握击败代北二十万突厥大军。
要是打败了,那可能太原都要丢。
所以趁着雁门还能坚守,趁着李逸也算是打了几个胜仗,现在跟颉利议和,把郡王女册封为公主和亲突厥,再多赏赐些钱帛,
让他们撤兵,先把眼前危急解决。
虽然这样的议和,大唐既丢面子又丢里子,可起码能有喘息之机,待突厥退兵,重整旗鼓,驻兵屯田,恢复代北防线,储备粮草器械,时机成熟后,再与突厥开战,把失去的里子面子都夺回来便是。
没有人提出让秦王统兵出战,
甚至都没人提出让李逸接替太子挂帅主持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