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无金属包裹的,较为简易实用,成本价一百五十文,臣建议售价两百文。”
朱慈烺上下打量着这两种炉子,眼神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然后看向夏德武说道:
“你做的很好,既如此,此事便交由大明国营商店负责销售。”
“至于生产方面,全部交由工部,到时候工部会和你对接的。”
夏德武赶忙拱手道:
“臣遵旨!”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工部的一座工坊内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工匠们日夜轮班赶工,有的在仔细搅拌着煤炭碎末与黏土的混合物,有的在熟练地操作模具制作蜂窝煤,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不过尽管如此,每日产量仍然仅有十万块左右。
看似数量不少,可对比京城一百二十万的庞大人口基数,实在是少得可怜。
不过也没关系,因为这里是刚开始工匠们还没有那么熟练,等到熟练之后在扩大规模,产量一定会提升上去。
而且别忘了,制造蜂窝煤的可不只有工部,那些大大小小的煤矿几乎都已经得到了蜂窝煤的制造配方。
若是加上他们的话,每天的产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几天之后,当工部的蜂窝煤数量达到三十万块的时候,夏德武就知道是时候售卖蜂窝煤了。
这一天早上,大明皇家商会依旧正常营业。
刚一开门,商店内的伙计们便手脚麻利得如同敏捷的猿猴,迅速在门口支起了数个炉子。
熊熊燃烧的蜂窝煤宛如燃烧的红宝石,让周边的空气更加燥热。
炉子上面烧着几壶热水,咕隆隆的冒着热气。
尽管夏日酷热让人苦不堪言,但眼前这新奇独特的景象,还是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使得他们不由自主地纷纷驻足观望,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探究。
毕竟这大夏天的突然有人在门口架了几台火炉,炉子上面还烧着热水,这确实让人感到十分惊讶。
眼看着门口围的人越来越多了,当下便有伙计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各位乡亲们,都来看一看瞧一瞧啦!这是工部最新研制出来的煤炭,名为蜂窝煤!”
“这蜂窝煤啊,便宜又好用!一块才两文钱,足足有一斤多重,一斤就两文钱呐!比那煤炭便宜了五倍不止!”
围拢过来的百姓们听到这话瞬间炸开了锅,一时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但是他们的脸上满是疑惑之色,一双双眼睛里犹如藏着无数个问号,纷纷投来怀疑的目光。
不是他们不相信,而是这也太夸张了。
如今市面上已经最便宜的煤炭也要十文钱一斤,而这个叫什么蜂窝煤的却只要两文钱一斤,足足差了五倍之多,这东西真的能好用吗?
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几分怀疑与谨慎向前迈了一步,开口问道:
“这东西真有你说的那么好?烧起来到底咋样啊?”
旁边的一个伙计听到这话,赶忙快步走上前说道:
“大爷,您瞧好了!”
说罢,他动作娴熟一把拎起了热水壶,随即又拿起一旁的夹子,稳稳地从里面夹出了一块正在燃烧的蜂窝煤放在了地上。
那动作简直堪称一气呵成。
正在燃烧的蜂窝煤被放在地上之后,依旧以缓慢的速度燃烧着,虽然也会飘出一些细烟,但基本上可以无视,而且也没什么太大的味道。
伙计继续向之前开口的那个老人说道:
“大爷,您看这火怎么样?而且我跟您说啊,这蜂窝煤极为耐烧,一块能顶好几块普通煤块呢。”
“用来做饭、取暖,那都是一等一的好!”
“要是正常只用来做饭的话,一天三块也就顶天了,如果冬天用来取暖的话,大概也就是六七块左右。”
“不过关键是这东西便宜啊,价钱只有煤炭的五分之一。”
“你家以前做一天的饭至少也需要三斤煤炭吧,算下来的话就是三十文钱,可要是换了这蜂窝煤,那么一天只需要六文钱,足足省了二十四文钱!”
“还有这炉子,您也看到了,分两种,有金属包裹的,结实又好看,才三百文,没金属包裹的才两百文,价格公道得很呐!”
百姓们听完了伙计的解释之后,纷纷发出惊叹之声。
很明显他们真的被震惊到了。
因为这东西居然可以为他们省下四倍左右的燃料开支。
拿一些普通的人家来算,一天省二十四文,一年的话那可就是八两银子了!
谁能不心动呢?
突然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中年汉子挤到了最前面,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先给我来一个三百文的炉子和一百块蜂窝煤,我拿回去试试,要是好的话,我家以后就专门用这蜂窝煤了!”
伴随着这中年汉子一开口,其他的百姓也纷纷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我也要我也要,给我那个二百文的炉子就可以了,先来五十块蜂窝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