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大院里,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布置。
红色的横幅“全省科技助农现场交流会”在晨风中轻轻摆动,几张长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摆放着村里各家的特色农产品。
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赵金花的野菜团子。
“赵大姐来了!”
李冰远远地招呼道,快步走过来:
“您今天气色真好。”
赵金花下意识摸了摸盘得一丝不苟的发髻:
“李冰,我这心里直打鼓”
“正常,我第一次发言时腿抖得都站不稳。”
李冰笑着递过一杯温水:
“您看,这是您的发言顺序,在陈教授之后,大概十点半左右。”
赵金花接过议程表,虽然不识字,但还是认真地看着上面的字迹。
这时几辆轿车缓缓驶入村委会大院,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省里的领导到了。”
李冰小声说:
“赵大姐,您先去准备区休息吧,小伟可以陪着您。”
小伟立刻挽住母亲的胳膊:
“妈,我带你过去。”
准备区设在村委会的图书室里,老张头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他今天罕见地穿了件藏青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油光发亮。
“金花来啦!”
老张头中气十足地招呼:
“瞧瞧咱们俩,穿得跟新郎新娘似的!”
这句玩笑话让赵金花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她刚想说什么,外面突然响起热烈的掌声,透过窗户能看到陈教授正在台上侃侃而谈。
“下一个就是我了”
赵金花的声音细若蚊蝇。
老张头拍拍她的肩膀:
“记住,就当台下都是咱村里人。
你那野菜团子谁吃了不说好?
有啥好怕的!”
小伟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布包:
“妈,我把你的野菜和面粉都带来了,万一你想现场做”
赵金花眼睛一亮,接过布包紧紧抱在胸前,仿佛那是她的护身符。
十分钟后,图书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李冰探头进来:
“赵大姐,该您了。”
赵金花站起身,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走出图书室时,她听到陈教授的发言正接近尾声:
“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下坪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
下面有请村民代表赵金花女士分享她的故事。”
掌声响起,赵金花却僵在了原地。
“妈,加油!”
小伟在她耳边小声说,轻轻推了她一下。
赵金花机械地迈步走向讲台,刺眼的灯光让她一时看不清台下的人。
她站在话筒前,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准备好的开场白全忘了。
“我我是赵金花”
她的声音细若蚊蝇,台下传来善意的笑声和零星的掌声鼓励她继续。
赵金花慌乱地看向手中的纸条,却发现那些字迹在她眼中模糊成一片。
台下的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她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就在这时,她瞥见前排的小伟,男孩正用双手对她比着大拇指——就像每次她练习时做的那样。
这个熟悉的手势像一根救命稻草,赵金花下意识地深吸一口气。
“我我就是个没念过书的农村妇女”
她突然放下纸条,用方言开始了讲话:
“以前别说站在这里说话,就是在村里人多的地方,我都不敢抬头”
台下的交谈声渐渐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