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教我做野菜团子时说过,山里的野薄荷能醒脾,野芹菜能通气我一直以为就是老辈人的迷信”
赵金花的声音越来越稳:
“直到陈教授说这里面有科学道理”
她边说边不自觉地打开小伟准备的布包,取出食材放在讲台上。
这个动作引起了台下领导的兴趣,有人往前探了探身子。
“要不我现场做一个?”
赵金花突然提议,眼神询问地看向一旁的李冰。
李冰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
就像在家里教小伟的同学那样,赵金花熟练地操作起来。
切菜、和面、调味她的手法行云流水,嘴里的话也越来越流畅:
“我们农村人不懂大道理,但知道什么土地种什么庄稼。
李冰来村里后,把老辈人的经验和科学方法结合,现在我家那片紫云英,产量多了三成不止”
台下传来一阵惊叹声。
赵金花把捏好的团子放进便携式蒸笼,这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脸一下子红了:
“对不起,我忘了这是开会”
“讲得好!”
坐在第一排的省领导突然出声:
“这才是最真实的农民声音!”
热烈的掌声瞬间爆发。
赵金花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直到李冰上前轻声提醒:
“赵大姐,继续说您准备好的内容。”
接下来的十分钟,赵金花自己都惊讶于能如此流畅地讲述。
她说到儿子小伟如何帮她练习发言,说到村里其他妇女现在也敢在人前展示手艺,说到老张头如何鼓励她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没用,现在明白了,我们农村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宝贝。”
她最后说道,蒸笼恰好在此时冒出第一缕蒸汽:
“就像这野菜团子,看起来普通,可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赵金花看到小伟在台下跳着鼓掌,脸蛋兴奋得通红;
老张头站在侧边,不停地抹着眼睛;李冰和赵乡长相视而笑
省领导第一个走上前来握住赵金花的手:
“赵大姐,您的发言是我们今天听到最精彩的部分!
这个野菜团子,我能尝一个吗?”
赵金花手忙脚乱地打开蒸笼:
“还、还差点火候”
“那我们就等着。”
领导笑着说:
“对了,您有没有想过把您的手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金花茫然地看向李冰,后者赶紧解释:
“就是官方认证您的配方是珍贵的传统文化。”
“我我能行吗?”
赵金花结结巴巴地问。
“当然行!”
领导肯定地说:
“下坪村的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既要靠科技,也要靠像您这样的文化传承者。”
现场会结束后,赵金花被各路记者团团围住。
她不再躲闪镜头,而是大方地展示着野菜团子的制作过程。
小伟骄傲地站在母亲身边,时不时补充几句。
傍晚时分,人群终于散去。
赵金花独自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天边的晚霞。
李冰走过来,递给她一杯茶:“赵大姐,今天辛苦了。”
赵金花摇摇头,眼中闪着光:
“李冰,我从来没想过,我赵金花这辈子还能有今天”
“这才刚刚开始呢。”
李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