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轻声对摄影师说:
“这才是最动人的画面——人心的转变比土地的变化更珍贵。”
夜幕降临,护田队的手电光再次在田野上织成星网。
老张头和小王值第一班,两人坐在田埂上聊天。
“小王啊,你说这紫云英真能改良土壤?”
老张头眯着眼问。
“当然!”
小王推了推眼镜,兴奋地解释:
“它的根系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腐烂后又是最好的绿肥。
张叔,等明年这时候,咱们村的土地会比现在肥沃一倍!”
老张头咂咂嘴:
“科技真是神奇我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觉得种地也能这么有盼头。”
村委会里,李冰正在和赵乡长、刘芳讨论第二天的安排。
电话突然响起,是副县长打来的。
“李冰啊,省里领导看了今天的报道非常满意!
决定把你们村列为全省科技助农示范点,下个月要在这里召开现场会!”
挂断电话,屋里一片欢呼。
赵乡长激动地握住李冰的手:
“李冰,我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就什么也别说。”
李冰笑着拍拍他:
“咱们一起把工作做好。”
夜深了,李冰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月光如水,洒在生机勃勃的田野上。
他想起三个月前刚来时的情景——贫瘠的土地,怀疑的目光,还有那句“城里来的娃娃懂什么种地”。
现在,紫云英的绿毯正在月光下静静生长,村民们眼中有了希望的光芒。
李冰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灰的淡淡烟味。
他知道,真正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晨光熹微,村委会的大喇叭已经响起了刘芳清脆的声音:
“各小组注意,今天上午九点全体到村委会开会,布置现场会准备工作!”
李冰站在窗前,看着晨曦中的村庄。
三个月前那些斑驳的土墙现在已经粉刷一新,几户人家的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板,在朝阳下闪着光。
远处的试验田里,紫云英的嫩苗已经长到寸许高,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李冰,起得真早。”
赵乡长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走进来,脸上带着罕见的笑容:
“我媳妇早上刚熬的,说您这段时间太辛苦了。”
李冰接过粥,有些惊讶地看着赵乡长。
这位曾经的“对立面”现在穿着和李冰同款的工作服,袖口还沾着泥土,显然是刚从田里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