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赵乡长,您这是”
“昨晚和老张头他们值了后半夜的班。”
赵乡长不好意思地搓搓手:
“看到紫云英长势那么好,睡不着,干脆去田里转了转。”
两人正说着,村委会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
老张头带着十几个老人正在整理竹编的展示品,赵金花指挥着几个妇女在打扫卫生,小王则带着一帮年轻人架设新的宣传栏。
“李冰!”
刘芳小跑过来,马尾辫一跳一跳的:
“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已经到了县里,说今天要来做最后的土壤检测!”
李冰三口两口喝完粥:
“太好了,正好可以请他们看看赵姐的草木灰效果。”
他转向赵乡长:
“您能联系一下县电视台吗?
请他们来拍个专题,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案例。”
赵乡长连连点头,掏出大哥大时手都有些发抖。
三个月前,他还是那个阻挠改革的乡长,现在却成了科技助农的积极推动者。
上午的会议上,李冰站在贴着“全省科技助农示范点”的横幅下,声音洪亮:
“乡亲们,现场会定在下月五号,省领导、各地代表和媒体都会来。
这不是我李冰的荣誉,是咱们全村人一起挣来的!”
“李冰说得对!”
老张头站起来,黝黑的脸上皱纹舒展:
“咱们得把最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我提议,除了紫云英试验田,把咱们的传统手工艺也展示展示。”
“我同意!”
赵金花突然站起来,声音有些发颤:
“我我可以负责传统农耕器具展区。”
她顿了顿,鼓起勇气说:
“我公公留下的那些老农具,虽然旧了,但都是宝贝。”
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冰注意到,赵金花说这话时,眼睛一直看着角落里那台省电视台的摄像机。
散会后,李冰叫住了准备去田里的赵乡长:
“赵乡长,现场会那天,我想请您负责接待省里领导。”
“我?”
赵乡长瞪大眼睛:
“不行不行,我这人嘴笨”
“您最合适。”
李冰真诚地说:
“您了解村里的变化过程,又是从另一个角度参与进来的。
您的讲述会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