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5章 盛世论!一语惊人沈子珩
第(2/3)页

沈念听到小万历提到自己,不由得无奈一笑。

京师的商人,为了赚钱,什么手段都能想出来。

沈念多次在小报上见过模仿自己风格所撰写的文章,虽不能以假乱真,但足以哄骗那些对沈念的了解只有一丝皮毛的读书人。

这类小报黑作坊,顺天府查到一个便封禁一个。

但奈何此种伪造买卖,利润太高,封禁一个,就会再冒出一个。

俨然如雨后春笋一般。

小万历又补充道:“另外,出身平民之家的考生根本无法与出身官宦之家的考生相比,朕觉得不公平,朕想听独特而真实的声音,而非成熟且统一的声音。”

听到此话,马自强等人都不由得看向沈念。

这句“独特而真实的声音而非成熟且统一的声音”,正是沈念在日讲课上教过的。

不过当时沈念所指,是建议小万历多聆听年轻官员的声音,而非当下考生的声音。

没想到小万历竟将此话用在了此处。

沈念尴尬一笑。

小万历虽将沈念的原话移花接木用在别处,但并没有说错。

殿试若只泛泛地考验考生们对考成法、丈田法、一条鞭法等新政之策的理解,官宦子弟确实占很大优势。

比如:张嗣修与吕兴周。

张居正与吕调阳只需在日常对他们输入一些对新政的理解,便可使得他们将许多考生都远远甩在后面。

考试时,依此二人所言,只需修饰一下辞藻便可写出佳文。

故而。

小万历想让考生们回答需要动脑思考的问题。

不过,这种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

科举,向来都不是一个穷小子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家族全心力投入。

比如沈念。

他父亲若未为了他弃教从商,遍访名师,没准儿现在的沈念还在准备下一届的乡试呢!

“众卿可有良策?”小万历问道。

就在众人还未曾想好时,小万历又道:“朕想以河南假丈田之事作为背景出题,殿试之日,河南的问题定然还未曾解决,朕想看一看考生们对此事的想法。”

小万历想将殿试试题落在一件具体的事件上。

“不过,朕还未曾想好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出题,众卿若有想法,可畅所欲言。”

有了这个由头,众读卷官都有了新想法。

“陛下,臣以为河南假丈田之事,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周夫子手持《大诰》,绑携恶吏入京,可考《大诰》在当朝之价值。”

“臣以为,祥符县假造步弓,实因县官以个人仕途为重,以朝廷政事为轻,当下,轻重不分之官员甚多,可以此为主题令考生论述!”

“臣以为,祥符县暴露的是乡里官吏与百姓的相处关系出现了极大问题,应考官吏与百姓平和相处之策。”

……

读卷官们纷纷开口。

小万历有摇头的,也有微微点头的,但始终没有寻到那个令他眼前一亮的想法。

沈念贡献一个主题被小万历摇头后,突然眼前一亮,又站了出来。

“陛下,臣认为河南假丈田亩之事的核心诱因,是加征田赋之陋习!”

“正德九年,武宗皇帝修建宫殿,全国田赋加征一百万两白银;嘉靖三十年,蒙古俺答入侵,军费高急,世宗皇帝对南直隶、浙江等富庶地区增赋120万两,每亩加征约3厘;嘉靖三十二年,倭寇作乱,朝廷对西南地区每亩田地加征1分4厘……”

“修建宫殿,加征田赋;边境打仗,加征田赋;国库无钱,加征田赋;而今河南官员为完成丈量田亩任务,不得罪宗藩,亦是变着法子加征百姓田赋。”

“恕臣直言,加征田赋虽是朝廷筹钱之最快之法,但却是饮鸩止渴之策!”

“每次加征,便有百姓变成流民,便由百姓之田变成无须交赋的达官贵人之田。长此以往,百姓愈穷,流民愈多,土地兼并愈严重,我大明江山将岌岌可危!”

“此事值得细议,值得让陛下看一看这些初入仕途之官员对此到底是什么看法!”

……

沈念说完后。

国子监祭酒王锡爵立即站了出来。

“子珩,此事确实值得细议,但不可作为殿试试题,因为……因为朝廷日后也极有可能因某些意外,不得不加征田赋。”

听到此话,马自强等人都认可地点了点头。

小万历也微微点头。

朝廷没钱,加征万民之田赋,确实是最快的筹钱之策。

而今若作为殿试试题,令考生们抨击一番,那日后朝廷加征田赋,必然被骂。

此事,朝廷本就不占理,不宜广而告之。

沈念微微摇头。

第(2/3)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父子都爱白月光,离婚后我带女儿嫁豪门我,混沌神体,未婚妻让我力挺妹妹!她与钝角温柔五行灵根修仙传老年系统到了,漂亮师尊为我续命末世重生:拥有系统后全家无敌了异能:命运金币枫火对愁眠!万物播种进化卑微异能者,开局全靠忽悠重生七零,彪悍肥妻她带球跑路了重生后不当解药,江小姐独美!从零开始的异世界工业沈总,你再虐,夫人就要死了九龙夺嫡,这江山朕不坐重生换婚后,我成为病娇残王的心尖宠追风者:山花烂漫笑春风她的娇软,诱人深陷天命不凡,我却一心只想摆烂玄门千金下天山,顶级霸总揣崽跑修仙异数恐怖末世,开局我有万亿冥币穿成捕快后,我靠练功在武林杀疯了重生后,我把被换走的女儿找回来了闪婚霸总,只虐渣不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