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府同相邻的凤阳府都是旱灾较严重地区,上个月安徽代布政使荆道乾便已前往凤阳就地指导地方救灾。
荆道乾也是安徽布政使司衙门乾隆二十五年迁离江宁至安庆的第七任藩台,此人从州县官累迁至安庆知府,屡次代理徽宁池太道,管理芜湖关,深得巡抚朱珪信任,上疏推荐其升任山东登莱青道。
不过因安徽今年旱灾严重,故朱珪向朝廷建议荆道乾暂不前往山东任职,而是暂代安徽布政使协助巡抚全面救灾。
这也是朱珪的一个小算盘,如果荆道乾救灾有功,那多半就能实任安徽布政,结束安徽长达两年藩台空缺的局面。
荆道乾上任后以激浊扬清为己任,深知救灾的重点是整顿地方吏治,只有地方吏治清明才能确保救灾粮分放下去,因此于地方巡视期间推荐廉吏崔映淮、李如珩等人,又弹劾拿下了数十名贪官污吏。
关于督粮道赵有禄以开仓放粮救民为名实行隐瞒亏空,并私下将库粮高价出售给商人一事,便是荆道乾收到相关检举后汇报给巡抚朱珪的。
朱珪得知此事怒不可遏,立即向朝廷上书摘参赵有禄,同时也亲自前往颍州指导救灾。
抵达颍州时已是三月下旬,沿途过来时地方农作物皆因缺水干死,道路两侧的树皮都被扒光,一眼望去连个绿色都很难看到,大量百姓为讨生路不得不结伴到未受灾地区逃荒要饭。
安徽省府所在的安庆及庐州、徽州等地上报的数据表明,至少有数十万灾民涌入这些地方,导致未受灾地区物价大幅上涨,治安环境也随之恶化。
庐州知府更是向巡抚紧急汇报,称再有灾民涌入庐州的话,那不是灾区的庐州也将成为灾区。
且有情报显示,在安徽消失十多年的白莲邪教死灰复燃,趁机蛊惑灾民抢大户,食大户,已然有了起事迹象。
据称,当年白莲教首刘松逃脱的大弟子刘之协已经继任掌教,并在外逃这十几年间在河南、湖北、四川、陕西发展信徒数万,同时开创新教义,宣称什么“红阳劫尽,白阳当兴”,承诺凡入教者都可“分田地,免赋税”,吸引大量贫农入教。
之前被官府抓获的白莲教徒洪宝不仅供称白莲教和淮北盐匪合流,还提到一事,说是那刘之协在亳州买了个男孩叫王双喜,骗教徒说这个王双喜乃明朝后裔“牛八”,宣称将辅佐其夺回江山。
“牛八”合为朱字,显然刘之协欲以朱明号召教徒反清,同时还指其师傅刘松的养子刘喜儿为弥勒佛转世,将来保辅牛八。
不过刘之协却未得到刘松另一个大弟子宋之清的支持,据洪宝供称宋之清在河南另立李三瞎子为“真弥勒”,立李三瞎子子卯儿为“牛八”,同时自创新教名西天大乘教,教徒亦有数万之众。
近年来“牛八”二字屡见各地奏报,四川去年便上奏朝廷说有白莲分支收元教首王应琥及其师傅艾秀等人为招诱信众,散布“弥勒佛转生河南无影山张家,扶助‘牛八’即朱姓起事”。
朝廷令四川缉捕王应琥、艾秀等,但可能是消息走漏,王、艾等人窜入山区难以搜寻。
总的来看,白莲教于各地分支多达十几支,都以“牛八”蛊惑人心,且都立了所谓“真弥勒”,不过各自为政,彼此互不统属,典型的一盘散沙,难以对清朝统治构成威胁。
用一些官员的话讲便是小打小闹,难成大事。
只要不过份,甚至有些官员都不将白莲教当一回事。
但这次白莲教在安徽死灰复燃,又碰上安徽灾情严重,流民多达数十万,真让白莲教利用了这几十万流民,谁敢说不会重现当年红巾军的盛况。
故朱珪一方面加大救灾力度,一方面行文各地增派官兵多设关卡,阻止流民四出,尽可能将流民“圈”起来。
这一“圈”虽然让外出的流民人数下降不少,却带来一个恶劣后果,那就是流民外出逃荒或许还能有条生路,但被“圈”则只能等死。
因为,没有粮食。
朱珪不是不知道他这一圈会死很多人,但诚如庐州知府所说,任由流民涌出去,那整个安徽就将成为灾区。
一个省的百姓都成为流民的话,再有白莲教蛊惑其中,真有可能动摇大清根基的。
什么是大局,朱珪比任何人都清楚。
为此,朱珪不仅动用安徽境内的绿营兵围圈流民,同时以巡抚身份行文各地,命地方士绅组建团练协助官府“维持”秩序。
所谓团练,即由地方士绅出资出粮招募壮丁健勇代官兵保卫乡里、缉防盗贼,也有随营征讨者。
康熙年间曾短暂允许民间设团练,后被取缔。
朱珪重启团练的大胆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安徽面临的流民压力,但治标要治本,没有足够的粮食这个举措也维持不了太久。
除非,官兵能把灾民杀光。
作为清流翘楚的朱珪显然不会这么做,也不敢这么做,当下唯有竭尽全力救灾。只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身为巡抚的朱珪也难辞其咎。
安徽灾情早在去年底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当时就有地方官员指出明年灾情有可能加重,提醒上面早作应对,免得到时措手不及。
只是朱珪未将这些官员的“警告”放在心中,认为过完年就会大范围降雨,届时哪来的灾情。
未想,年后安徽的灾情竟发展到如此严重地步。
作为巡抚,朱珪对此是很自责的。
来到颍州后,朱珪第一时间听取颍州官员对灾情的汇报,随后不顾车马劳顿来到附近受灾地区查看。
于一处村庄被正在排队取水的村民吸引,从车上下来,朱珪发现村民们用于取水的只是一口积水只有膝盖深的池塘。
地方里正告诉巡抚大人,这口池塘是方圆二十多里地唯一的水源,而生活在这一片的百姓有上千人。
僧多粥少,故而每天只允许村民取两瓢水用于活命,浇水灌地是想都不用想的。
至于百姓以何为生,里正没说,也不敢说。
他们这里离府城较近,多少还能得到官府的一些救济,勉强活着不成问题,再往远处,乱坟岗都被挖的骸骨遍地。
望着眼前腐草混着淤臭的池塘,朱珪不禁陷入沉思,继而迈步来到塘边,从一正取水的村民手中接过瓢舀了半瓢水便要喝。
随行的颍州知府见状赶紧上前拉住巡抚大人,低声道:“大人千金之躯,这水喝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