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一天,汴京城,延福宫内。
今晚的赵佶似乎特别亢奋,居然不顾礼法,利用地道偷偷把李师师接进宫里胡作非为。
往日他好歹都还要点脸,是自己微服通过地道出宫去找李师师,今天却敢把外面的女人接进来。
李师师也是第一次进宫,第一次亲眼见识了那条地道的存在,所以她很清楚,官家今天的心情肯定很不错。本来只有刘贵妃有资格在这里侍寝。
一番折腾之后,两人喘息之际,赵佶的下一番话,更是让李师师瞠目结舌。
在这本该事后烟的节骨眼上,赵佶深呼吸地长吁了一声,叹道:
“朕真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侄儿了,明明是个文官,当初在樊楼听他纵论古今、言本朝得失,何等风姿娴雅,怎么就会做出破釜沉舟的事情来?”
李师师直接就惊了。
一个皇帝,贤者时间居然会感慨这种事情?这得是多让他想不通的事情,才会在理智稍稍占领大脑后,立刻就钻回他的思绪?
李师师不敢造次,只是温言缱绻:“奴不懂军政,这种事情,非常难得么?”
赵佶躺在榻上,微微低了一下下巴:“古今未闻!能武者不能如这般纵论古今,能文者不能如这般破釜沉舟。下午王卿把捷报送来的时候,朕都不敢相信。”
李师师没有吭声,她也知道宗室会武不是好事,她不能随便评价。
赵佶叹息了一会儿,没等来反馈,自然也知道爱妃的顾虑,当即只是自言自语:
“如此神勇敢为,再让他通判杭州,都说不过去了。之前就已权摄苏州通判,大破十万之贼,斩俘其半,还是几乎没有西军援军赶到的情况下殊死一搏。江南知州被问罪处斩者已有四人,唯独此子力挽狂澜,不升不足以安人心。”
李师师:“官家高瞻远瞩,思虑定然是周全的。”
赵佶又自言自语:“就让他实授杭州知州吧,不过职官、差遣升太快了,阶官可以稍稍压一下,明日让王卿琢磨一下具体如何处置。”
赵佶也懒得想那些人事细节,他只是作为皇帝,需要定个调子,剩下的自然有人帮他运筹。
于是赵佶贤者疲累,很快就睡过去了,次日一早也把交代吩咐下去,中书省和吏部很快组织了讨论。
最后的结论,便是按照圣意,让赵子称知杭州,但阶官则只升到正七品的朝请郎,算是“高实权、低待遇”,也是一种折衷的办法,避免将来再要调动时,没有筹码可给。
北宋的时候,如果一个官员表现很好,实际职务、差遣升得太快,那么其阶官升迁速度往往是追不上的,容易出现“低品级待遇干高品级的事情”。
相反,如果是一个官员表现中庸、但资历年限很老,年功序列积攒很多,就容易出现职官低、只给些退居二线的差遣,但阶官很高,就类似于后世很多等退休、退出权力斗争的官员,都可以“升一级安置到闲职上,等高退休待遇”。
赵子称之前升姑苏知县都还没多久,而放出狱后临时权任苏州通判,当时那一次就只是临时加了差遣,而级别待遇完全没动。所以直到此次皇帝又下旨给他升官之前,他享受的还只是县级的阶官待遇。
这一次升官,仍然是职官、差遣大踏步升,而阶官几乎不动,只从朝散郎变成朝请郎。
相当于“拿着县级工资待遇、干着地级市的活儿,而且这个地级市还是省城”。不过赵子称也不是靠工资俸禄过日子的人,他根本不会在乎这些东西的。
但这样的操作,也给赵佶明年把赵子称调离埋下了操作空间。因为赵子称的阶官还很低,明年只要大幅度提升其职官,就可以让其实际差遣变差一些,对外说起来还是明升暗降。
因为赵佶拟用于安置的登莱地区,肯定是比杭州要穷太多的。差遣已经是知杭州,调去知莱州就是妥妥的贬损。但如果调过去的同时,把阶官提到与正常知州平级,甚至还略高,那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嘴了。
赵佶的一番操作,最后花了五天左右时间,正式走完流程,随后再按正常流程发还江南。因为这次的人事任命并非特急军情,也就没必要用六百里加急。
传旨使者不过日行百余里,前后花了快半个月才到杭州,宣旨时已是腊月初。
……
腊月初二,已经在杭州驻扎了快二十天的赵子称,终于等来了朝廷的旨意。
这二十天里,赵子称当然也没闲着,他需要临时帮着调度王禀、杨志等那一路浙南平叛军队的军需后勤。
至于往浙西平叛的刘延庆、刘光世那一路,后勤就不需要杭州这边负担了,全都让金陵、镇江那边的官府解决。浙西本就地处江浙之间,两浙路今年已经够惨了,让江南东路(相当于现在江苏的苏南部分和安徽的江南部分)承担一部分也是应该的。
借着这个军需调度的名头,赵子称也初步实际掌握了杭州城的民政、财政治理情况,把当地的重建工作大致梳理了一遍,整个杭州目前仍然是军事管理的状态。
所以其实在旨意抵达之前,赵子称基本上已经在事实行使杭州知州的职权了。陈建、赵约等人也默许甚至配合他,把原是吴越国故宫一部分的法惠寺,改成了南征平叛军的临时驻节行辕,供赵子称使用,这些日子里,他每晚都住在那儿。
听说朝廷天使抵达,赵子称也非常郑重,先请陈建、赵约好好款待天使,他自己立刻焚香更衣,而后接旨。
随后,天使就当众宣读了旨意:升赵子称知杭州,为朝请郎,嘉兴县开国侯。
赵子称依礼接旨,陈建、赵约也都对他表示了恭喜。随后大摆宴席,答谢天使不提。
接旨之后,朝廷天使也私下里向赵子称透露了一些额外的消息——这些消息,说不定就是赵佶授意透露的,目的就是好让赵子称将来再被调离时,能有个心理准备。
天使大致是这么说的:杭州知州这一任命,只是战时的事急从权,是因为江南贼乱尚未彻底平定,需要赵子称这样刚刚在战场上建立起威望、并且在民间拥有“杀朱勔”美名的文官来坐镇,安抚局势。
一旦等江南再次彻底安定,朝廷还有其他地方需要重用赵子称,因为眼下“四方贼寇扰攘”,希望赵子称能多多为君父分忧。
天使并没有说官家将来打算把赵子称调到哪里去,但这个基调已经透露了,那就是“哪里有贼往哪里搬”,希望赵子称能不辞辛劳。
提前这么透个底,应该也是希望赵子称能缓冲一下,到时候别搞得太突然有抵触情绪。而话不说尽,又能确保天威难测,尺度刚刚好。
赵子称当然也很清楚该如何面对这种局势,他当即对天使私下表示:咱就是大宋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只求为国平叛,让天下太平,绝不计个人荣辱得失。
天使见他情绪如此稳定,也就能放心回去交差了。
……
当上了杭州知州后,赵子称很快先独自梳理了一下,未来几个月自己该如何开展工作,以哪些方面为重点。
赵子称心中暗忖:“赵佶都点明了将来方腊和其余贼寇彻底平定后,还会把我调走。如此一来,在杭州这几个月,也不好搞太多复杂的种田建设。否则到时候又是为人作嫁,还容易泄密。
眼下就先把杭州周边的秩序恢复一下,重点放在重新划分田地,秉公执法,收买人心上好了。方腊这一波洗劫,让杭州损失了十万户户口,而且大量都是富户,前几天粗略统计,至少有一大半的田变成了无主之地。
官府正好重新丈量土地、清查人口、发放田地,方腊这也算是帮我解决了杭州周边两百多年累积的土地兼并问题。
杭州的土地兼并问题可不是从赵匡胤开始的,早在钱元瓘钱弘俶父子时候就开始累积了,两百多年不曾打仗,这儿原本的土地兼并应该是整个大宋最严重的。
方腊搞掉的这十万户人口,也未必都是被杀了,肯定有一小部分是逃散成了隐户。尤其这些隐户原本一点田都没有的话,只能给别人当佃农、雇农,也就毫无动力重新取得户口。
必须官府出公告,宣布无论什么人,只要重新登记户口,至少能分配一定数量的无主之田,这样就能把人口吸引出来了。而且这个数字要精确计算一下,确保这些逃户变回白户之后,分到的田地的收益,要略微超过他们因为变回白户后所需缴的各种人头税、摊派钱的开支,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动力。
现在已经是腊月初了,方腊的残部以及吕师囊、陈十四这些自行响应方腊的外围贼寇,最多也就撑两三个月,就会被彻底消灭。所以明年二月份事情基本上就定了。
赵佶留我在杭州的任期,最多也就持续到明年春耕农忙结束,所以其他长期性的建设政绩,都是在为人做嫁衣了,我还是算好时间、做一点短平快的事情比较划算。”
如此捋清了思路之后,赵子称也就知道后续几个月该干点什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