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复开平卫旧制,设察哈尔道,自大宁卫至丰州滩划为自治之地,各部按丁口领草场。”
内侍特意顿了顿,朱由检看着小部落首领们骤然发亮的眼睛,嘴角也不禁挂起轻笑。
“草场最低百里。”
“喀喇沁部虽仅八百帐,亦可得方圆百里牧场。”
席间响起压抑的抽气声。
大多数人都是满眼惊喜和激动。
只有寥寥几个大部落首领攥紧了银刀,这般均田,他们再不能随意吞并弱小部族了。
“察哈尔道位同大明两京十三道,属大明疆域,贸易等事百无禁忌,有敌侵犯由王师庇护,遭到灾害,也有朝廷出资赈灾,察哈尔道亦为蒙古自治,自布政使以下,人事任免具皆由蒙古各部族投票选出,以大明律为基,蒙古各部族会同刑部,共商独属于蒙古族人之法。”
“愿耕种者,可迁至关内均田免赋,放牧者可以牲口马匹抵税。”
“察哈尔部可汗阿布奈有功,封大明察哈尔王,领阿布奈汗,世袭罔替,开府建牙。”
“余下部族不分大小,具皆封伯,世袭罔替。”
“察哈尔道不设卫所,尽最大可能让蒙古各部自治,只需按部族大小,共同组建察合营,编制四万,兵甲粮草军饷支出,俱由朝廷出资,由兵部协理,平日驻守察哈尔道,以防建奴伺机报复。”
“待击退建奴,朕于京师祭天,于诸卿加封,共立盟约。”
“钦此~”
圣旨合上,一众人等已经激动到连呼吸都忘了。
他们本以为,这次不死也要脱层皮,谁让他们站错了队呢,现在大明重新起势,第一个倒霉的肯定也是他们。
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非但没有被报复,反而获得了天大的好处。
绝对不要怀疑,在这个时代,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诱惑力。
光是在家待着,赏赏花逗逗狗,逛逛花楼喝喝酒,就已经足够让这些部族首领放弃一切了。
更不用说朱由检还保留了他们的部族,让他们可以安然享受的同时,基本盘还在。
满堂死寂,内侍本想开口训斥众人,因为他还奉着圣旨,就代表是天子使者,有权利训斥众人。
却被朱由检拦下,“即日起,察哈尔道汉蒙通商税赋减半。”
“凡察哈尔道子民,可凭户籍入关务工,子弟可入国子监蒙学,不分汉蒙皆可为官,科举另开一卷,专供蒙人,自此以后科举共分南、北、蒙三卷。”
前面都只是铺垫,这才是朱由检真正的杀招。
为什么边关一直滋生游牧民族?
完全是因为北地苦寒,不适宜生存,就算打下来之后,也无法长期占据,只能让游牧民族继续在原地生存,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当第一代人死去之后,后面的人对中原完全没有认同感。
而不能耕种,也无法促进蒙汉通婚,因此双方才一直纠缠千年之久。
清朝能控制蒙古,也是因为满族和蒙族生活习性接近,可以互相融合。
但朱由检却做不到,他也不准备这么做。
汉族被称为包容性最强的民族,靠的不是基因,而是文化!
一旦汉族文化在蒙古地生根发芽,那么蒙古人被同化只是时间问题。
想要快速传播汉族文化,就需要大量的读书人。
朱由检这才想到前世的一个政策,少数民族加分制!
前世多少人为了加分,又是落户大西北,又是入少数民族籍贯的。
眼前的大明朝内,读书人多的不能再多,科举一次只录取几百人,卷的不能再卷。
和当初朱元璋开北卷一般,突然出来一个蒙卷,只要在察哈尔道科举的生员,都可以考蒙卷,没有那么打的竞争需求,和较为宽松的录取标准。
朱由检已经想到了大批江南生员赶赴察哈尔道的盛况了。
而且大批读书人去,势必会有附属产业跟着过去。
什么书肆酒馆茶楼妓院,衣食住行样样进驻,蒙古有没有基础产业,到时候你让蒙古人叛乱都不判。
百余年后,蒙古就真成自古以来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阿布奈第一个反应过来,赶忙以额触地高呼,“陛下圣明!长生天庇佑大明皇帝!”
其余首领如梦初醒,此起彼伏的蒙语欢呼声中。
这一举措,可谓双赢。
只是操作起来,就不知又会有多少阻力了。
宴会尾声,十二声云板响彻庭院。
朱由检起身,蒙古诸王齐刷刷行三跪九叩大礼。
漠南蒙古诸部,归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