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太平之乐中往往会使人忽视隐在暗处的祸患,或是安于现状。
但宋稚绾和萧琰二人自成婚以来,却从未动摇过彼此曾经约定好的念头。
如今距乌苏使臣和乌薄迟来萧国已半年之久,虽说月月都拿到悬在使臣脖子上逼其回信于乌苏,但地牢深处里还有一个犟的,宁可寻死也绝不肯写。
乌苏王主也并非吃素的,几月都未收到儿子的亲笔信,自然会生疑。
如今一道王主令发往萧国,召乌苏使臣和乌薄迟速速返回。
这道令,是直接送到御桌上的。
若使臣和王子平安返国,便是一道平平无奇的召令;若是返不回去,那这道令便是战令。
萧琰从留下使臣和乌薄迟活口时,就没想过再把人平平安安地放回去。
无论如何,两国世世代代结下的国仇家恨、那数十万丧命沙场的将士……都不可能因后代的结盟交好而一笔勾销。
更别提乌薄迟如今已在明面上与萧国撕破脸面。
要解两国之结,只有一计。
那便是“国土易主,改朝换代”。
乌苏召令是被另一名使臣带来萧国的,萧漠承给使臣吃了顿饱饭,收下召令,转眼就把人跟之前那位使臣一同关在牢狱里了。
被关押的时候,使臣还不停大喊:若他一月后还未带人回乌苏,王主便会举兵攻向萧国。
萧漠承丝毫不惧,转头派人去庄子上把自家儿子给请了回来。
自数月前在庄子与乌薄迟那一战后,满朝文武百官都知晓,这一战迟早要来。
文官忙着太子大婚,武将也没闲着,肃整兵马,以备出兵之需。
朝堂上。
群臣激昂。
“陛下,如今咱们扣下乌苏使臣便没有再将人送回去的道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朝中如今能带兵出征的武将都站了出来:“臣等请陛下下诏出兵,一月之期,届时等乌苏反应过来,咱们的兵马已经驻扎到乌苏边境了。”
到时候便杀乌苏一个措手不及,先占领两座城池来振振士气。
萧漠承心中早有成算,只是看了看那原本萧琰所站的位子处今日空无一人,心中油然升起一股不安。
出征乌苏一事,是他和琰儿早便商议好了的。
如今时机已到,只需他一声令下,兵马不日便能启程北疆。
只是……
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在等着萧漠承的旨意,苏公公在旁清喊了一声“陛下”,勾回萧漠承的思绪,也恰好打断了他脑海中呼之欲出的念头。
萧漠承没再多想。
环顾了一圈朝中自荐的武将们,下令:“历朝历代,乌苏都对萧国虎视眈眈,如此大患若不斩草除根,必然会给后代子民带来无穷祸患,今朕下令,命诸将即日起肃整兵马,于五日后,出征乌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