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村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地方。村子不是很大,村民大都贫苦,几乎家家户户竹篱茅舍,只有村子东边住着的一户人家是个富户,主人家姓魏,村民们都唤他“魏老爷”。
据说,这个魏老爷从前是在朝廷里当大官的,年轻时四处游学,曾到过三合村,对这一处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且民风淳朴之地念念不忘,老了辞官归隐便来这儿买了地建了宅子定居养老。
魏老爷为人低调,从不与村里人打交道,村民们对他是既敬畏又好奇。
在村民看来,魏老爷家人口简单,和他同住的只有他的外甥和几个老仆人,不见其他家眷,当然也没人敢打听是不是还有别的家眷。
魏老爷的外甥大家倒是多见过几次,为人和善,没有一点富家公子的架子。乡邻们偶尔碰上,从不见傲慢之态。
村民们都很喜欢这位富贵俊美的公子,尤其是村子里那些年轻待嫁的姑娘,都卯着劲想获得这位公子的另眼相待呢。只是,这样的一位公子,怕不是普通农家姑娘可以肖想的。
闲时,刘大娘就会絮絮叨叨地跟棠梨讲着三合村里的人和事。
棠梨暂时要在这儿落脚的,刘大娘说的这些,她都听得认真。
棠梨对这种平静的农家生活适应得非常好。村里人勤快,起得都很早,她就起得更早,只为了避开人练习武艺。
她被丫儿领着熟悉周围环境时,看到后山林子中有一块空地适合锻炼,每天很早起床就径直来这儿。
这天,棠梨像往常一样做完每天必做的功课时天还没有大亮,她带着一身汗去了河边,取昨晚放在河里的鱼篓子。
在她走后,身后林子里走出一个年轻男子。
他立在微明的晨光中,肃肃如松下风,眉目如山河,好一个温润如玉的俊郎君!
俊美公子扬眉望着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少女背影,眼中有惊奇,“村子里竟还有这样身手的姑娘!”
棠梨来到昨晚放鱼篓的河岸,拉上鱼篓子,那重量就让她知道收获颇丰。
果然,满满的一篓鱼。棠梨拎着鱼篓回去时,碰上了几个也同样放了鱼篓捕鱼来验收成果的村民,看样子,他们的篓子里可没这么丰盛,一个个的都向她提着的鱼篓投来了艳羡的眼神。
刘大娘见棠梨又抓了这么多鱼回来,很是高兴,连忙拿出木桶,装了新打来的水,把鱼都倒了进去。这些日子,她们不但有鱼吃,还晾了好些干鱼。
“大丫,你是怎么做到的?鱼篓我也放过多次,但几乎都是空手的。莫非鱼还挑人不成?”刘大娘忍不住乐呵呵地问。
“我挖了一些蚯蚓捣碎了放在鱼篓里,鱼是进去觅食的。”棠梨一边帮忙一边解释。
“啊,原来是这样!大丫可真聪明,我这脑袋咋就想不到呢?”刘大娘连连赞叹。
“大娘,咱们这儿离集市远吗?我想把鱼拿去卖了,给家里换些米面回来。”棠梨看着满院子晾晒的干鱼说道,她实在是不想再天天吃鱼当饭了,虽然大娘厨艺好,可再好,天天吃、顿顿吃也会腻呀!
“集市离咱们这儿走路约摸得一个时辰,得翻过前面那座山。大丫这主意好,我把家里这些草药也拿去顺便卖了。”刘大娘眼睛一亮,说着就去收拾晾晒着的草药。
“您不是大夫吗?草药不自己留着用。”
“哎,用不上那么多,没几个人找我看病~我也还要去挖采,够了的!”
棠梨点了点头。
“娘亲、姐姐,我也要去。”丫儿在一边眨巴着眼睛看着。
“太远了,丫儿走不了那么远的山路,你就去隔壁婶子家里玩,娘给你买包子回来。”
丫儿小嘴扁了起来,但还是乖乖地点了点头。
刘大娘把昨晚的鱼热了热,三人当早饭又是一餐。饭后,丫儿被送到隔壁邻居家,锁了院门两人背了药草挑了装鱼的木桶,就出发去集市了。
到了镇上,时间还早。镇子不大,就一条主街,两条辅街。市集在河边,已经有不少人在摆摊,好的位置已经被人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