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结束的三日后,饥饿营销到了收网的时候,加之李世民同儿子闹矛盾,心情十分不好,在早朝大发雷霆,命大理寺官员严办“不法商贩”,所得钱财一律充入国库。
一时间,长安内外噤若寒蝉,不过看皇帝只惩治了几个商贩,没有搞株连,长安城很快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贞观十一年十月,吐谷浑上了两道奏疏,第一单奏疏,感念先皇在天之灵挂记,又言及天可汗至孝仁圣,继承先皇宏愿,吐谷浑上下粉身碎骨,才能报的天可汗万一,声泪俱下表了把忠心。
第二道奏疏,言及吐蕃过境,烧杀掠夺,寸草不生,吐谷浑上下苦不堪言,求天可汗垂怜,庇佑吐谷浑一方安定。
国库才来了四百九十二万贯,吐谷浑两道奏疏就上来了,正中李世民下怀。他当即下诏,侯君集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协同弥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兵分四路迎战吐蕃。
贞观十一年十二月冬至日,李世民祭天过后,在太极殿受百官朝拜,前线战报传来,李世民大喜。
“侯君集、张亮他们不仅将吐谷浑境内的吐蕃人打了回去,还一路推了二百里,完全打破整个吐蕃的攻防。吐蕃上了国书,说:天可汗,我丈人也!请求朕罢兵言和,还承诺明年初春,他们的大相禄东赞带着厚礼来长安告罪。”
李承乾十分理解父亲此刻的心情,十六岁雁门关救炀帝,此后一路高歌猛进,杀出重围。登基十一年,治国理政的同时与周边四夷互殴,打出万国来朝的气象和天可汗的威名。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人,跑出来揍了刚收的小弟,疯狂在父亲雷区蹦迪,以父亲对外手段,摇人打回去是迟早的。第一世没钱父亲暂时只能忍,这一世他推了一把,将这一场战争提前了将近一年。
众大臣拜贺,李世民手拿国书,脸上的笑ak都压不住:“诸位爱卿说说,朕是罢兵还是接着打。”
李泰起身,忖度父亲脸色,又想到东突厥可汗颉利,道:“父皇,儿臣以为当一鼓作气,攻下吐蕃,拿下吐蕃赞普,让他像颉利一样,来长安向父皇请罪。”
李世民笑容有些僵,你小子文章写的那么好,又能编书,说话怎么张口就来?想到此战给他出谋筹钱的李承乾,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看向李承乾:“高……太子,你说说,朕是罢兵休战,还是继续打?”
上次同父亲对线过后,他已经很久没被点过名了,李承乾一脸懵逼的抬头,父子两个大眼瞪小眼。
“臣相信,陛下心中自有圣裁。”
李世民笑容有些僵,不过也只是一瞬,道:“太子,朕想听你对此事的看法。”
李承乾眨巴眨巴眼睛,李泰刚说完,他去拆老板爱子的台,不太好吧?贞观这一批将相天团,肯定会分析利弊,用得着他多话?
“太子策论写得不错,今日让你议论朝政,太子支支吾吾的做什么?朕丑话说在前头,太子的回话若不及平日策论水平,朕绝不轻饶。”
李承乾暗道:禁足吗?带薪休假,爽的一批!
“太子懒怠了,儿女情长要多了的确不好。即日起,太子妃出宫为皇后祈福,皇长孙挪入……”
又来了,古今中外,老板都一个德行,李承乾当即起身,朝父亲拜了一拜,道:“回陛下,臣不是懒怠不答,是在思考如何回话。臣现在想好了,臣以为,当罢兵休和,结两邦之好。”
李世民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再打下去,国库又要空了,遂问道:“太子说来听听,为何不一鼓作气,攻下吐蕃。”
李承乾道:“回陛下,开春恢复农耕生产的预算以及自然灾害的预算,需要国库银钱支出,截止明年税钱上来之前,谁也不敢向陛下保证,一定是风调雨顺,无旱涝蝗瘟等天灾。朝廷要维护地方稳定,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国库的税钱就不能被战争掏空。
再有,吐蕃气候严寒,物产不丰,人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百姓剽悍,归入大唐,要保证其长治久安,就要长久驻兵,还要从内地调拨粮草过去,解决当地温饱,使当地老百姓不因衣食生乱,这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
清朝能把青藏地区治理下来,那得感谢生产力的发展,支撑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完善,能够进行实际治理。唐朝这个生产力,不具备治理青藏地区的能力,生产力支撑不起政治体制。所以,历史上唐朝虽然强大,国土广大,却很难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
“还有,吐蕃幅员不及大唐,却也十分辽阔,强攻下来只怕伤了大唐的元气,突厥残部和东北的高句丽多有互通,草原民族对中原素来虎视眈眈。中原王朝稍有动荡,草原就兴兵来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得不防。故臣以为,罢兵休和,实为上策。”
李世民含笑点头,兔崽子,闹脾气愈发的没个数,从前只是拿青雀呛他,如今是朝廷大事都敢胡来了。
“陛下,太子妃身为儿媳,为婆母祈福是理所当然。不过,太子妃身体孱弱,臣恐她一路颠簸伤身。请陛下开恩,让太子妃在东宫抄写经书,为阿娘祈福。还有李象,臣对他有教养之责,他的功课臣日日都查,挪出去恐不太方便,请陛下收回口诏。”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准太子所奏。”
李承乾长舒一口气,归位落座,这班儿上的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