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短短十天内,内阁呈送的奏章就有一千五百二十九件。
这些奏折被整齐码放着,重要的奏折被特意放在最上面。
朱厚熜抓起一本奏折翻开,开始仔细审阅。
他向来懂得抓大放小,不会事事都亲力亲为。
治大国如烹小鲜!
变法之后,大明商业繁荣,经济蒸蒸日上,影响力远播四方。
这几日,周边国家的使者纷至沓来。
大多希望与大明恢复藩属关系、开展朝贡贸易的强烈愿望。
在一众使者当中,高丽、东瀛、吐蕃、西域的伊犁,以及南洋几个岛国的代表来得最早。
他们带着本国的奇珍异宝和诚挚“心意”,踏入大明的土地。
渴望能在这繁华盛世分一杯羹,沾一沾大明繁荣的光。
在这些使者所属国家里,他格外关注西域的伊犁和吐蕃。
数十年来,北方草原上的瓦剌一直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瓦剌与鞑靼并称为草原双雄。
72年前,土木堡之变,瓦剌竟将明英宗朱祁镇俘虏。
虽之后因内部争斗,实力有所折损,但依旧不容小觑。
如今,瓦剌的势力主要盘踞在西北。
在瓦剌的威胁与挟持之下,吐蕃和伊犁这些年的态度很是暧昧。
他们既不向大明纳贡称臣,还切断了大明与西域的联系。
在朱厚熜的心中,吐蕃和西域广袤的土地,本就该是中原王朝版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遥想汉朝时期,便已设立西域都护府。
可如今,大明却将这两块战略要地遗漏在外。
……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大明宣政殿内烛火通明。
“咚——咚——”
钟声沉闷悠远。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依次步入宣政殿。
文东武西,整齐分列。
待众人站定,司礼太监高声唱喏:
“行礼——”。
刹那间,殿内官员们整齐躬身行礼。
动作划一,礼仪完备。
礼毕,众人起身。
近侍太监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响起:“有事起奏,无本退朝——”
话音刚落,工部,兵部双尚书李东阳越众而出。
双手捧着笏板,神色恭敬又带着几分自豪,启奏道:
“陛下,臣近日一直督办新式火炮和火枪的研发,幸不辱命,进展颇为顺利。”
“另外,蒸汽机的制造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依臣估算,不出一月,便可大功告成。”
朱厚熜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海瑞紧接着出列,神色严肃,大声奏道:
“陛下,近日有御史弹劾,数位藩王对削减食禄一事心存不满,全然不顾朝廷规制。”
“臣已着御史台介入查办,绝不姑息。”
朱厚熜闻言,面色一沉,冷冷道:
“天下藩王亦当守朝廷律法,不可肆意妄为,严查。”
户部尚书钱有庆此时已是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