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三人带着沉甸甸的任务退下,书房内重归安静。
陆恒并未立刻休息,他唤来了亲兵。
“去请公达先生过来。”
不多时,荀攸步履沉稳地走了进来,神态平和,带着谋士特有的从容。
“主公。”他拱手行礼。
“公达,请坐。”陆恒示意他坐下,开门见山,“漠南筑城,方才与佐治他们商议,物资调配压力极大,尤其是运输。”
他指了指桌上的舆图:“自云中至弹汗山故地,路途遥远,损耗惊人。方才送来的五万工匠虽解人力之急,却也加剧了后勤负担。对此,公达可有良策?”
荀攸凝视着地图上那个代表着未来城池的点位,以及连接云中的那条漫长虚线,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片刻后,他抬起头,语调平缓却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清晰:“主公,既然运输是难题,那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问题岂非迎刃而解?”
“哦?”陆恒身体微微前倾。
荀攸伸出手指,点在弹汗山的位置:“主公所选之地,靠近昔日鲜卑南王庭,必有遗留之建筑基础,稍加修整便可利用,此为利一。”
“弹汗山及其周遭山岭,遍布山石,可供开采,充作筑城基石,此为利二。”
“山中林木亦非匮乏,择其可用者,伐之以为梁柱椽卯,此为利三。”
“如此,我等只需集中运力,保障粮草与部分关键器械、铁料的输送即可。其余大宗笨重之材,皆可就地获取。”
“如此一来,运输压力可骤减十之七八。”
荀攸的分析条理分明,直指核心。
与其费尽心力打通一条千里补给线,不如最大限度利用目标区域的现有资源。
陆恒凝神听完,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公达此言,深得我心!”他赞许道,“就地取材,以战养战,正是此理!”
这确实是当前困境下最务实的解决方案。
“如此,后勤压力虽仍旧巨大,却已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陆恒心中大定。
他又与荀攸就筑城的具体细节,如工匠的分工、资源的勘探优先级、初期防御工事的构建等,仔细探讨了一番。
荀攸一一对答,思路清晰,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两人商议良久,直至烛火跳动,窗外夜色渐深,荀攸才告辞离去。
送走荀攸,陆恒并未立刻投入新的公务。
连日征战与筹谋,让他感到一丝疲惫。
他唤来典韦:“备常服,随我走走。”
典韦有些意外,但立刻应下。
换下玄甲,穿上普通的青灰色布袍,陆恒带着典韦和几名同样换了便装的锐士亲卫,走出了太守府。
已是傍晚时分。
凯旋的狂热逐渐沉淀,云中城在经历战火洗礼后,正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