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几天还是醉话吧!
掌灯时分,院里扑通一声,芳苓立即拎剑出去,便看见廊下站着一人。
两人兵器相接,过了几手,对方笑得白牙明晃晃的,是子墨。
“芳苓姐姐,王爷叫我过来,听郡主的吩咐。”
“王爷不是喝多了?”
“是有点多,被太妃骂了呢,嘿嘿。姐姐和郡主尽管放心,我守着,没人能进来。”
“王爷怎么想起来让你来了?”
“担心郡主呗,王爷说郡主这几日没人守着,怕有人加害郡主。”
芳苓给梁幼仪禀报了,梁幼仪愣了一下。
前几天她安排叠锦去楚州找姜落衡送银票,府里都没人知道,小王爷怎么知道没人守着了?
难不成他一直关注着竹坞?
她把子墨叫来,看着这个阳光少年,顿时觉得心情也明媚起来。
“岑大儒在书院开讲了吗?”
“书院已经放假,学子闲散,都集中在辩思楼谈古论今。岑大儒去了京城辩思楼动员,您放心吧,岑大儒的影响大得很。”
梁幼仪心说: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小王爷做事
叫芳芷给子墨安排一个暖和的房间。
她静下来,才微微皱眉,听说是凤阙安排的,她怎么就下意识地觉得他绝对可靠?
她不过与他见了三次面,怎么如此信赖他?
沈鱼接到梁幼仪的通知,根据京城几个大书院的学子数,连夜做好数千张“墨香令”。
小册子一样,印着荣宝斋的地址,持有者名字空着,由学子自填。惠顾时间是每个月的二十六日。
这个时间是梁幼仪定的,明儿是腊月二十四,她希望所有请愿的学子,奖励立即兑现。
次日一早,梁幼仪卯时起床,主仆几人吃了饭,柳南絮派人过来,说各院都需要抄写一些太平经,回头过年供奉在寺庙。
梁幼仪应下,便派芳苓出去打探消息。
辰时,外面大街上一片骚乱,朱雀大街上扑通扑通的跑步声,咋咋呼呼的吆喝声,整个府里都惊着了。
芳苓跑回来,激动地对梁幼仪说:“郡主,各书院的学子都来了,还抬着祖师爷的雕像。”
“看见岑大儒了吗?”
“没有,我只看到咱们西城的学子。都往西城门跑。”
梁幼仪悄悄去找了柳南絮,说要出去看热闹。
女眷出门,要主母同意的。
如今柳南絮协助姜霜管中馈,所以梁幼仪出去省事多了。
柳家延胡索快要吃完,柳南絮有求梁幼仪,自然满口应允。
不过还是叮嘱她:“妹妹,你出去时悄悄的,在外面也千万别弄出是非。就怕母亲知道了不高兴,她数落我一顿不要紧,万一给祖母告状,总不太好。”
梁幼仪满口答应,乘了马车悄悄出府。
街上一片紧张气氛。
朝堂封笔,书院也已经放假,年货也用不着这些学子准备,正是闲的蛋疼的时间。
昨天岑夫子一场演讲,各个书院今天都动起来了。
她们主仆几个不敢在大街上到处走动,去了御街附近的聚贤茶楼,昨天就定好二楼靠窗的雅间。
点了一壶好茶,四样点心。
不多一会儿,两辆马车先后到了楼下,顾锦颜和叶幽弦也来了。
顾锦颜和叶幽弦知道梁幼仪在朝堂被太后冤枉,又被梁知年差点一脚踹伤,又气又恨。
顾锦颜忍不住哭起来。
“多亏了李世子,不然我真不一定躲得开,我还要谢谢他呢。”梁幼仪说,“我无事,你别哭了。”
几人正在说话间,一直在观望的芳龄喊道:“来了,来了!”
姐妹三人急忙趴在窗户往外看,只见远远的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边际。
一水的青色长袍,抬着孔圣人的像,更有无数人手执书卷,神情肃穆。
队伍正前方一人,着衮冕、踏赤舄,怀里抱着先帝牌位,正是岑大儒。
街上百姓自发让道,又自发尾随其后,是以队伍越来越庞大。
“国势日亟,律法蒙尘,奸佞误国,痛哉斯言。”
“凡为臣民,咸盼锄奸,以保大陈之万世。”
“民似水,吏如船,船翻船覆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