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切勿套入现实人物,请无脑观看,不要代入现实。
52 年 11 月 15 日,上甘岭战场后方野战医院里,出现六个浑身是血的战士,用行军绑腿拧成一股绳,抬着半个汽油桶组成的担架快速的冲了进来。
其中一个年长一点的战士一边往里抬着担架,一边大喊:“医生,医生,赶快救人,快救救我们师长。”
随着战士的大喊声,野战医院里冲出来几个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忙呼喊着让战士们把伤员往急救室里抬。
战士们听从医生的安排,连忙把担架上的血人抬进了抢救室里。
随着战士们退出抢救室,里边的医生对手术台上的血人进行了抢救。
随着血人衣服的剪开,露出了里边被航空炸弹爆炸后弹片扫射打中的身体。
医生们强忍着眼睛里的酸涩进行抢救,随着一枚枚弹片被取了出来,血人的体征也随之慢慢的进行稳定。
而这场手术却整整做了四个小时,总共全身上下取出弹片二十七枚,这还不包括心脏附近的两枚和头颅里的两枚弹片。
这四枚弹片以现在的手术科技根本无法取出,若贸然强行取出,只会让手术台上这个俊秀挺拔的年轻军人直接离开。
现在就看他的造化了,能不能醒过来还是未知数,即使醒了过来,也是需要漫长时间的恢复。
手术室外,这会已经不止是那六名战士在等待,就连军首长也赶来抢救室外边等待。
随着医生们满身疲倦的一个个出现,一行人立刻围了上去。
军首长直接开口道:“梁院长,现在小韩是什么个情况,抢救下来了吗。”
被称呼为梁院长的医生摘下口罩,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他有点疲倦的开口道:“人是救下来了,但现在就看他的造化了。”
“取出了整整二十七枚弹片,心脏部位还有两枚,脑壳里有两枚。都不敢动,以现在的医学条件根本达不到取出弹片的条件,一动他就永远的躺在手术台上了。”
梁院长说完之后,幽幽一叹道:“现在就希望他命大造化大了,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军首长道:“老梁,那我现在可以进去看看他吗,这小子可是我们的虎将啊,谁能想到这战役马上快结束了,美国鬼子会派轰炸机进行轰炸呢。”
“小韩正在指挥战斗,就被丢下来的航空炸弹给掀翻了,这是我们的小兵啊,一路坚持着走下来的。”
梁院长摇了摇头道:“现在还不行,要等三天,伤员现在全身都是伤口,感染了就真的没救了。”
军首长无奈只能摇头叹息,他眼前都是这个小子小小的年龄,跟着他们一路走来的场景。
既然现在无法探视,那他只能先回军部去了,现在他手里一大堆事情呢。一把手因病回国休养,他这个二把手可不能撂挑子。
时间慢慢的晃过,眨眼间就过了二十天,这期间这个被军首长亲昵的称呼为小韩韩定军的年轻军人终于醒了过来。
虽然人清醒了,但现在还是迷糊着,只能模糊的感觉到眼前的人影晃动,具体做什么他是没有什么大的反应。
野战医院一众医生经过会诊,确定韩定军已然有了意识,需要立刻安排回国进行疗养和休养。
经上级领导同意,韩定军被战士护送着回国进行疗养。
战士们护送着韩定军过了鸭绿江大桥进入丹东后,则有国内战士接手。
最终,重伤的韩定军在辽省短暂治疗后,被老旅长通过辽省军区护送,接到了四九城景山疗养院进行疗养恢复。
韩定军作为独立师的师长,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已然无法参战进行指挥。老旅长在知道情况的第一时间命令副师长火速接任。
韩定军就在景山疗养院进行了长期的疗养恢复,时不时的要接受疗养院医生的检查和更换汤药。
时间慢慢的过,韩定军的伤势也在慢慢的恢复。
有了警卫员的贴身照顾,更有医生和护士密切的关注和看护,韩定军的伤势慢慢的好了起来。
我们最可爱的人回国时,韩定军已经能下地慢慢的行走了,虽然还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但也是往好的方面发展着。
韩定军现在已经慢慢的恢复了说话能力,虽然说的不多,但简单的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
老旅长期间很多次来过疗养院,看望他这个打仗不要命的属下和侄子,这是他从十二岁就带在身边一路看着成长的侄子。
现在看着这个打仗不要命的侄子慢慢的在恢复,是深感欣慰。
其实也挺为这个侄子惋惜的,一个好苗子就被这么毁了,这是他最看好的一个铁血战士。
老首长和战友们回国后皆都是来看望这个当初在战场上风一样的下属和战友。
看到他就连说话都费劲的样子,皆是眼中含泪。一场战役毁了多少家庭,牺牲了多少战友和战士。
可是,这场战役不得不打,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正是:“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