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溪在前面引路,王专家紧随其后,朝着试验田的方向走去。
为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农业实验,李辰溪早前便在田地边精心搭建起一座简易的工棚。
这工棚虽外观质朴无华,却宛如一个功能齐全的“宝藏小屋”。
竹制的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挂着各式农具,每一把都承载着农耕的希望与力量;木架上摆放着一个个装满发酵原料的陶罐,它们像是时间的守护者,默默酝酿着土地的生机。
空气中,那若有若无的发酵物气息,为这里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前奏曲。
不多时,他们便抵达了试验田旁。
王专家的目光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这片田地面积虽不算辽阔,但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精心的打理。
地面平整得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泛着柔和的光泽,每一道田垄都像被精心雕琢过一般,整齐有序地排列着。
田垄边缘,几堆由鸡粪发酵而成的肥料堆放得整整齐齐,它们还在微微散发着热气,宛如大地呼吸的韵律。
这些肥料,可都是李辰溪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从老支书那里争取来的“宝贝”,凝聚着众人对丰收的期盼。
“王专家,您瞧,这就是咱们准备大展身手的地儿。”
李辰溪的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眼神中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丰收时,那一片金黄灿烂的景象。
王专家并未急于回应,而是缓缓绕着田地踱步,他的脚步轻盈而沉稳,仿佛在与这片土地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时而,他会轻轻弯下腰,目光专注地观察土壤的颜色和质地,那神情仿佛在探寻着大地深处的秘密;时而,他会拿起一把肥料,凑近鼻子轻轻嗅着,试图从那细微的气味中判断出肥料的品质和状态。
通过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举动,王专家正在对李辰溪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着全面而深入的评估。
“前期的准备工作,还算得上扎实。”王专家终于缓缓开口,给出了评价。
不过,他的语气很快又严肃起来,“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想让这次实验取得圆满成功,需要考虑到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
话音刚落,老支书便带着几个村民匆匆赶来。
他们手里各自拿着锄头、铁锹等农具,脸上满是淳朴的笑容。
在他们看来,可不能让专家亲自动手干这些体力活,自己能帮上一点忙,也算是为这次实验出了一份力。
“王专家,您看看,还有啥地方需要再改进改进?”李辰溪赶忙上前询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就像一位渴望得到老师指点的学生。
王专家思索了片刻,轻轻摇了摇头,表示暂时没有发现大的问题。
李辰溪见状,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将之前自己标记出的疑惑之处,一一指给王专家看。
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解开一道道关乎命运的谜题。
随后,王专家、李辰溪和老支书等人来到了村里一处空旷的场地。
这里被临时用作讨论交流的地方,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却充满了热烈的氛围。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王专家凭借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将那些复杂的农业理论和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得清晰明了。
李辰溪、老支书和李志明等人听得津津有味,心中不禁暗自庆幸,能得到这样一位真正有学识、有能力的专家指导,无疑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农业新世界的大门,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农业实验充满了无限的信心。
就在这时,老支书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开口问道:“王专家,您给瞧瞧我带着大伙发酵的鸡粪肥料咋样?”这些肥料可凝聚着村民们的心血,老支书心急如焚,迫切地想知道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走,带我去看看。”王专家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应道。
由于发酵肥料的地方离此处并不远,一行人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
王专家缓缓俯下身去,全神贯注地观察着鸡粪的颜色、质地,他还不时地凑近,仔细嗅着气味,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审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接着,他拿起铁锹,用力地翻动着鸡粪堆,仔细查看内部的发酵情况。
一番细致入微的检查后,王专家直起身子,神情严肃地说道:“老支书,您这鸡粪发酵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从表面上看,已经初步腐熟,没有明显的刺鼻臭味,这说明发酵过程基本是正确的。
不过,这里面还是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