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干什么?怎么这么久才接电话,”?周兴国刚接起电话,就听到了吴玉梅的抱怨。
“刚才在睡觉”。
“现在好像是上班时间吧”。
“昨天一晚上没睡,今天多睡了一会”。
“是为了救火吧,那是我打扰你睡觉了”。
“没有,已经醒了”。
“表现还不错,让公司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否则我们几个心都会滴血”。
“这不是应该做的吗?谁在这里也会这么干。只能说明是你福气大,那火根本就烧不过来”。
“不居功自傲,嘴巴还挺甜,不错,看来我没有看错人”。
“有不有实际的奖励,我倒没什么,兄弟姐妹们辛苦这么久,光是口头奖励估计不行”。
“看来我是白表扬了,刚才自己还说是应该做的,现在开口要钱了”。
“我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兄弟们”。
“以为我傻啊,听不出来。不要去开口,怎么奖励是公司的事,更不能以员工为要挟”。
“知道了,姐”。
“这次功劳不小,想不想回来当厂长”?
这个问题还真把他问住了,回去当厂长,虽然工资高些,但实际收入应该是还低些,他还是销售主管,是有提成的。
何况又要远离郭小英,哪有在这边方便,时不时可以过去抱抱亲亲。
“你是不是觉得还没有在那边挣的钱多”?
“好像是”。
“目光短浅,一个厂长和各部门部长是一个级别,在上面领导心中的位置和你现在完全不同,到了这个位置才算上是公司的核心”。
“姐,能不能让我想想”。
“可以,这次不研究人事问题,我也就是这么一问”。
董事会上,关于这次救火的事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一是在全公司进行通报表彰。
二是在全公司开展一次安全大整治,时间为一百天,被称为“百日攻坚”行动。
三是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给参与救火的每人五百元,给周兴国奖励三千元。
邱正一提出来,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当然大家也知道这是他和严富贵早就商量好了的。
可是他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而且是意见分歧很大。
严富贵去广州考察过后,见到了那边经济的繁荣,决定在那边再开一个分厂。
开分厂大家都很支持,因为他们其实都去过那边,见到了那边的蓬勃发展,根本不是内地可比的。
但在派谁去的问题上,却形成了很大分歧。
邱正提出的是严洪刚,理由是他已经有开新厂的经验,又有多年担任厂长的经历。
梅董也提出了自己的人。
张董这次没有发言,主要是黄耀明才过去江州不久。
吴玉梅则提出周兴国,理由也很充分,说这次去广州建厂和在江州还不同,不光要建厂,还要同时打开销路。
既有丰富的销售经验,又有建厂经验的只有周兴国最合适。
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张董的支持,一是从公司角度来说,周兴国确实最合适。二是他也想把周兴国调离黄耀明身边,这人给黄耀明的压力太大。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意见渐渐统一到了周兴国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