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回首看着万氏,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弘化留守府是原留守元弘嗣所建,规模宏大,那后花园的水渠,是从马岭水引来的,清冽透明,鱼虾可见。下人们说,元弘嗣时,水还是这条水,可是鱼虾全无,且常有蛇虫出没,水浑而不见底。此乃不祥之兆。及杨玄感反于黎阳,隋炀帝诏令李渊驰马弘化,取而代之,并统领关右十三郡的军队。说来奇怪,自从那个时候起,蛇虫不见,水清而底见。
李渊带着万氏,长子建成、次子世民夫妇、四子元吉及众幕僚,沿着水渠,来到一座假山前,拾阶而上,便是怡心阁了。这里早已摆好了酒菜,李渊一抬手,大家依次坐下。建成、世民夫妇及元吉各坐一桌,李渊幼子智云因年纪尚小,坐在李渊与万氏身边。
这里果然是个好去处。远近桃李,如云如霞,如伞如盖,连绵不绝。那无数的落花,把青青草地点缀得如诗如画,更有些许落英,不甘零落成泥,轻轻地,落在流水之上,摇晃着,飘荡着那粉红的、雪白的身躯,向人们诉说着她们的纯洁与无奈。
春风徐来,暗香袭人。
张员和仆人们上上下下地忙着。沓玉不停地给李渊斟酒。不时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给正在忙碌的舅舅送去一个醉人的微笑。
酒过三巡,李渊对儿子们说:
“面对如此美景,尔等有何感怀?\"
不等建成、世民开口,元吉抢先说道:
”孩儿一上怡心阁,看到这如此灿烂的桃花,便想起了王献之的《桃叶歌》: "桃叶映花红,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元吉一边吟着,一边还瞥了沓玉一眼。在李渊的几个孩子当中,元吉长得最不好看,听说他出生时,其丑无比,且一脸凶相,窦夫人想丢弃,是侍媪善意偷偷地把他留养下来的。李元吉小小年纪便十分好色,常常跑到外面,去和老百姓家的女人鬼混。
李渊微皱双眉,把手中的三勒浆一饮而尽,想,四郎胸无大志,是可忧虑。但他不动声色,只是轻轻地说了句,”这也罢了。“
”如今天下不宁,万物雕蔽,独我陇右十三郡,春回大地,桃李盛开,此乃大人洪福之兆也。“建成说。
”春暖花开,仍天地之常,此不足道也。“
李渊说着,便转头看看世民。长孙夫人用肘子轻轻地触了一下夫君的手臂,李世民拱手道:
”孩儿不才,所思去花儿甚远。“
”但说无妨。“李渊道。
”孩儿由李花之白而触云之白,由云之白而思庄子之言。庄子曰:"云者为雨呼?雨者为云呼?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巫咸招日:"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世民侃侃道来,神色飞扬。
李渊的心被什么触动了一下。他不禁想起世民四岁时,有个自称善于看相的书生对他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当书生看到世民时,更是惊讶地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当时,李渊被他说得心里好不得意。可是过后一想,这种话可不能泄漏出去,派人去追杀,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书生了。后来,也就是依了“济世安民“之意,给他取了这”世民“的名字。看来,二郎果然胸怀大志,必成大器。然而,现在公开作此议论,为时太早,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
世民看父亲沉吟不语,便看了一下站在一边的张员。张员受到鼓励,”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说:
”小的有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李渊一愣,但他对下人一向慈爱,便笑道:
”饮酒赏花,上下一家,但说无妨。站起来说吧!\"
张员站了起来,拍拍裤管上的尘土,说:
“小的在街上听说,杨花落,李花开。还听说,桃李子,有天下。 \"
”胡说!“李渊勃然作色道。
”小的不敢胡说。这民谚从南方传来,街头巷尾,酒肆茶楼,议论纷纷,都说当今皇上。 \"
“来人,给我拿下!”李渊喝道。并立即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李渊世受皇恩,理当忠心报国,岂敢有丝毫僭越之心!当今圣上,开运河,建东都,北巡突厥,东征高丽,功高天地,岂容胡言乱世!什么杨花李花,分明是这奴才信口雌黄,还借言民谚。万一张扬出去,定会招来灭族之祸。留此奴才何用?给我拿下去砍了!\"张员高呼冤枉,那眼睛死死地看着李世民。事出突然,众幕僚面面相觑。
长孙夫人拽了一下李世民的衣袖,李世民刚要站起来,便被李渊用手挥住。
李渊用不容分辩的口气说:
“今后,凡胡言乱世者,格杀勿论!\"
”二少爷,救命啊!“被拖到台阶下的张员大声叫道。那凄厉的声音在春风中震荡,惊落了许多桃花和李花。
站在万氏身边的沓玉轻轻地叫了一声,瘫倒在桌下。
李渊杀了张员,心中终有些不忍,他历来宽厚爱人,对下人也是极仁慈的,但这件事,事关身家性命,他不得不忍痛为之。万氏见他闷闷不乐,说:
”老爷也不必过于自责,下人本不应胡言乱语的。“李渊长叹一声,说:
“你有所不知,当今圣上生性多疑,那桃李子之说早已喧腾市巷,传进宫中,圣上对李姓者早有所防。蒲国公李宽之子李密任左亲卫之职,圣上见他额锐角方,目分黑白,说他顾盼非常,即令罢职。好在宇文大人从中周旋,李密速速隐去,才保住一条性命。谁知圣上刚刚逐去李密,复又疑到廊国公李浑身上,可怜李公,一门忠义,却落个密谋造反、杀身夷族的下场。杨李之谶,我不得不防啊!\"
”大人与皇上乃姨表之亲,终不致亲亲相残。“万氏说。
李渊沉吟片刻,说道:
”帝王之家无亲戚。“
李渊的话不无道理。他深知,历史上帝王之家,父子兄弟相残的不可胜数,更何况是表兄弟。而他对于他与隋炀帝之间表兄弟的感情,更是平淡如水。他记得他在扶风太守的任上,曾得了四匹骏马,那是纯种的胡马,气宇高昂,日驰千里,他喜欢得不得了。窦夫人对他说,当今皇上最爱良驹,你还是把这些马献上去吧!要不,多事的人传上去说你有好马不献,那就麻烦了。李渊觉得此话有理,却又舍不得。后来,果然有人上奏,说千里马本应为皇家所有,而李渊隐而不献,窃为己有,居心不良。隋炀帝果然生气,给他非常严厉的指责,还差一点罢了他的官。小事尚且猜忌如此,何况大事!
“帝王之家无亲戚。”李渊再说一次,这次是对万氏的强调,也是对自己的提醒。
“老爷说得有理。可是那张员既然杀了,多赏给他家人一些银子也就是了。老爷不必放在心上。”万氏说。
“吩咐下去,让管家给张家送去二十两银子。”李渊停片刻,又说:“张员有没有儿子?\"
”听说有个儿子,快二十岁了。“万氏说。
”给他在弘化县衙找个差事做。“
”让他到府里来。 \"
万氏见李渊面色不好,便不敢再说下去,转而向外面唤道:
“沓玉!\"
沓玉正在院子的石桌上与五少爷智云下棋,听到招呼,掀帘进门,问道:
”老爷、夫人有何吩咐?\"
“你去告诉管家,让他送二十两银子到张员家。还有,请他上县衙一趟,就说是老爷吩咐的,让县衙给张员的儿子找个差事。”万氏说。\"是。“
沓玉刚刚转身,小少爷智云却拉住她,不让她走。
”不许她走,“智云说:”棋正下到关键处,再几着,她就走投无路了。“
”去去回来再下不成么?\"
李渊笑着说。他很喜欢这个孩子,聪颖、俊秀,不到十岁,便写得一手好字,且善射,虽不能十步穿杨,却也箭无虚发,将来必能文武双全,不辱李家门风。
“不成。她这一走,回来准会赖棋,不说她自己走差了,反会说我偷动了棋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