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怕的后果,深知朱棣此去湖广,自己在湖广的布局极有可能面临曝光的风险。
那些见不得光的交易、暗中的勾结,一旦被朱棣发现,自己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嘴唇微微颤抖,希望自己的计划不要这么快败露,可又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觉得自己即将陷入一场难以逃脱的危机之中。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既希望一切平安无事,又害怕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
随着朝会的结束,官员们陆续退朝,开济满心忧虑地离开了奉天殿。
而李善长未像旁人那般脚步匆匆离开。
他眉头紧锁,站在殿外的汉白玉台阶旁,神色凝重,陷入了沉思。
近些时日,家中就如同一锅被搅乱的沸水,始终不得安宁。
李善长本人,作为朝中元老,思想颇为保守,他坚决反对改革。
在他看来,如今天下初定,历经战乱的百姓们生活困苦,国家的根基尚不稳定,百废待兴,当务之急应是让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而贸然推行改革,必然会触动各方利益,引发社会动荡,只会徒增变数,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四个儿子,却因之前被太子朱标召去学习,接触到了新的思想和理念,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原本对父亲言听计从的他们,如今竟一致坚定地支持改革。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李善长深感意外与无奈,父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争吵愈发频繁。
尤其是昨晚,气氛更是剑拔弩张。
李祺,作为李善长看重的长子,竟提出要与朱棣一同前往湖广巡视。
让李善长心中满是担忧,一方面,他害怕儿子此去会卷入复杂的局势中。
另一方面,他从政治大局出发,认为湖广之行,若改革派势力借此进一步推动新政,无疑会给本就脆弱的局势带来更大冲击。
他担心改革会破坏现有的平衡,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让国家陷入混乱。
思虑再三,李善长意识到此事关乎重大,不能再坐视不管。
他决定放下心中的顾虑,前往乾清宫面见朱元璋。
他作为臣子,有责任向皇帝坦诚进谏,将自己的担忧和想法如实告知。
于是,李善长整理了一下朝服,深吸一口气,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朝着乾清宫走去。
来到乾清宫外,李善长向值守的太监说明来意。
太监入内通报后,很快便出来请他进去。
李善长踏入殿内,见朱元璋正坐在会议桌前审阅奏章。
他上前几步,身姿略显佝偻,却依旧恭敬地行了大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恳切。
“陛下,老臣李善长有要事启奏。”
朱元璋抬起头来,原本专注于奏章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脸上立刻露出笑容,起身快步上前扶起李善长。
“善长啊,来,过来坐咱跟前,有何要事但说无妨。”
他的语气亲切随和,说着,指了指身旁的椅子。
李善长谢过恩,缓缓坐下,神色诚恳,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刚刚安稳,百姓亟需休养生息。”
“这连年的战乱,让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如今好不容易盼来太平,正是恢复元气的时候。”
“老臣以为,此时推行各类改革,恐非良策。”
“改革必然触动各方利益,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破坏来之不易的太平局面。”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还望陛下三思。”
李善长微微一顿,抬眼谨慎地看了看朱元璋的神色,见皇帝并未露出不悦,心中稍安,遂继续说道。
“陛下您看,昔日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这举措不可谓不新。”
他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