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那些期待爆雷的记者有些扫兴,但听到这个话题之后,手中的笔立刻再次握紧。
《nature》是什么重量级,在场的各位都有所了解。
而这两篇文章都刊登在同样知名的《science》上,现在又提到了被《nature》拒过稿,其中一定隐藏着小故事。
比起客观公正的正经报道,小媒体更倾向于一些有冲击性的新闻,这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么直接的问题突然抛出来,韦长星被问得一愣,而后又有些无奈地笑了笑。
其中的故事有些曲折,他其实不打算公开的,但现在不公开也没办法了。
“你说的没错,之前第一篇文章首先是向《nature》进行投稿,结果很遗憾,没有通过。”
“那么拒稿理由是什么?”年轻学者刨根问底。
韦长星不自觉地回头看了看白江波,在得到后者的同意后,他也不打算编什么借口了。
“理由很简单,一共有两个,第一个便是刚刚解答的问题,而另一个则是该材料不具备‘足够的科学进步’,所以文章被退了回来。”
听到这个理由,在场的学者有些唏嘘。
第一个理由还能接受,毕竟文章正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拓展,势必和已有的理论有冲突,但直接拒稿有些不合适,至少应该多做一些沟通。
不过考虑到韦长星籍籍无名,或许是对方不相信他有什么真本事。
但第二个理由就有些鬼扯了。
不具备‘足够的科学进步’
一个材料还没有完全问世,相关的实验都没做多少,单凭一篇文章就判定没有进步,这未免有些太过儿戏了。
科学研究不是过家家,必须要务实求真,有些人穷极一生研究出一个没有太大使用价值的东西,但不代表他的研究没有价值。
至少他留下了经验,以及排除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在此次事件上,《nature》编辑部的做法明显背离了这个原则。
“当时我其实挺失落的,以为这个研究或许要失败了,但白校长一直在鼓励我。他说文章没有通过不是我的损失,而是《nature》的损失。”
“当时我不知道这是鼓励还是真话,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确实是《nature》的损失。是金子终会发光,请各位同仁坚持自己的信念,在科研的道路上乘风破浪!”
韦长星越说越激动,最后还升华了一把。
虽然有些突兀,但还是赢得掌声阵阵。
记者们则是两眼放光,已经有各种传奇的版本相继问世。
什么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中年穷!
今天你不收我的文章,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书记和校长笑得合不拢嘴,韦长星表现得似乎有些张狂,但科研不就是要的这股子拼劲儿吗?
他们心里默默琢磨起来,韦长星这次的副教授申请不能简单了事,得想办法再往上面提一提。
不然到时候人家在外面传,京海大学那个韦大牛,这么高的能力,才混了一个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