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被授予了右将军职位,兼任冯翊太守。”钱和说着,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好,等他杀了慕容震,退出金陵再说。”慕容翔点头,脸上露出几分阴狠。
“末将愿率兵列阵御街,逼他退城。”苟达突然站起,主动请缨。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
慕容翔大喜,连声称好。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似乎看到了局势好转的曙光。
卫忠看着这一幕,不禁感慨。五万大军在手就是底气,朝廷也得哄着。自己手下才五百人,谁会在乎?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心中五味杂陈。
“禁军那边要派人说和。”慕容翔又道,目光转向孙源,“若思,你去办。”
“诺。”孙源应道,脸上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
“子恢,练兵要抓紧。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人。”慕容翔对韦昂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期许。
韦昂心里一紧,偷瞄了眼卫忠。他知道,下军新兵太多,一年半载打不了仗。上军也好不到哪去,那些市井混混根本不堪大用。
他看着魏纶,心中已有了决断。这些废物,迟早要清理出去。只是时机未到,还需耐心等待。
夜色渐深,太尉府内灯火通明。众人散去后,卫忠独自走在回营的路上。远处传来醉汉的吆喝声,还有西兵们放肆的笑声。他加快脚步,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的局势。
金陵城中,暗流涌动。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却没人在意这座千年古都正在遭受怎样的劫难。
暮色渐沉,金陵玉垣城内灯火通明。大殿内烛光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韦昂站在殿中,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卫忠的侧脸。后者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在其他官员陆续退出大殿时,不动声色地留了下来。
待脚步声渐渐远去,偌大的殿堂内只余下三人。檀香袅袅升起,在空气中划出一道若隐若现的轨迹。
“大王。”韦昂和卫忠齐声行礼,衣袍沙沙作响。
慕容翔斜倚在龙椅上,眉头微蹙。他本想去新纳的小妾处寻欢作乐,却不得不在此应付这两人。目光在二人身上逡巡片刻,他淡淡开口:“又有何事?”
这两人一个是太尉府大将,背靠南海豪族;一个虽只是勇将,却能征善战,最重要的是能干脏活。无论是谁,都不能怠慢。
“大王,”韦昂拱手上前一步,“自汉以来,云陵之地多出奇士。如今大王已平定叛乱,幕府中却多有空缺,实在可惜。”
“说重点。”慕容翔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指节轻叩扶手,发出细微的声响,“你想举荐谁?”
“正是宗辉宗元规。”韦昂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此人年仅十六,却博学多才,孝行闻名。”
慕容翔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宗辉之前拒绝过他的征调,这让他很不痛快。如今他正忙着接收慕容震的旧部,对宗辉已经没那么热衷。不过韦昂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你觉得该给他什么职位?”
幕府中职位众多。军司是最高级别的幕僚,下设军谘祭酒负责文书。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数十个职位,各有各的职责。
“教谕之位仍悬而未决,不如让宗辉担任此职?”韦昂建议道。
慕容翔手指轻敲扶手,陷入沉思。这个位置他已经有了人选,但对方未必愿意来。片刻后,他点头道:“就依你所言。”
韦昂和卫忠相视一笑。东阁祭酒虽然是个苦差事,但胜在能接触各个部门,对他们以后的消息来源很有帮助。
“对了,”慕容翔突然开口,“徐昭此人如何?有人举荐他当门令史。”
韦昂眼前一亮:“这厮生得一副好皮相,学识渊博,若为门令史,定能彰显太尉威仪。”
“好,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