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陈大头一见到她,惊喜地叫道。
周琴笑着点点头,环顾四周。虽是简陋,却收拾得干净整洁。“生意如何?”她随口问道。
陈大头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还行,就是酒水品种少了些,”他小声说。
周琴点点头,心中更加坚定了开酒坊的决心。“别担心,”她拍了拍儿子的肩,“娘会想办法的。”
陈大头感激地看着母亲,眼中满是依赖。周琴心中一暖,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夜幕降临,食肆里渐渐热闹起来。周琴坐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来往的客人。有江湖侠客,也有文人墨客,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她仔细听着他们的对话,记下他们对酒的评价。
一位文士端着酒杯,皱眉道:“这酒味道寡淡,哪有半点意思?”
旁边的大汉哈哈一笑:“兄台,你这是不会喝!来,尝尝这烈酒,保管让你热血沸腾!”
周琴听在耳中,默默记在心里。这些信息,对于未来的酒坊经营将会很有帮助。
食肆打烊后,周琴帮着陈大头收拾。“娘,你看我这生意”陈大头欲言又止。
周琴温和一笑:“不错,很不错。只是还有提升的空间。”
陈大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娘,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周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觉得,若是有更多种类的酒,会不会更好?”
陈大头眼前一亮:“那当然好!只是哪里能找到那么多种酒呢?”
周琴神秘地笑了笑:“等着瞧吧。”
夜深了,周琴躺在简陋的床铺上,却难以入眠。她的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酒坊的雏形。各种酒的配方在她脑海中盘旋,她甚至能想象出酒坊开张时的景象。
翌日清晨,周琴早早起身。她决定再多停留几日,好好观察青河镇的酒水市场。
“大头,今天娘跟你一起干活,好好看看这里的客人。”周琴对儿子说道。
陈大头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欣喜地点头同意了。
一整天下来,周琴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青河镇确实需要一家能提供多种酒水的酒坊。
夜幕再次降临,周琴坐在食肆的角落,看着熙熙攘攘的客人,心中已有了决断。
“娘,你在想什么?”陈大头端着一碗热汤走过来,关切地问道。
周琴回过神来,笑着摇摇头:“没什么,只是在想咱们的未来。”
陈大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匆匆去招呼客人了。
周琴看着儿子忙碌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希望。
桃枝忙碌地擦拭着桌案,手中的抹布一遍又一遍摩挲着木质的纹路。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栅斜斜地照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你这样忙不过来,不如请个帮手。”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桃枝手一抖,回头见是周琴,惊喜之色溢于言表:“阿娘!您怎么来了?可用过饭没有?我这还留着些吃食。”
周琴走到桌前坐下,目光在店内缓缓扫过。灶台边还留着早上忙碌的痕迹,柜台上的账本摊开着,显是方才在清点。
“你大姐上回来,带着两个孩子,那两个小子看着稳重。”周琴语气平和,“若是实在忙不过来,可以让他们来帮衬,开些工钱就是。”
桃枝动作一顿,眼中闪过犹豫:“这这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周琴睨了她一眼,“这铺子是你和大头的,自然由你们做主。”
桃枝眼睛一亮,话语中带着掩不住的喜悦:“那那我一月给他们四百文如何?”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琴的反应。
周琴点头应允,桃枝连忙将热腾腾的糕点端上。
“阿娘要去青河吗?”见周琴起身,桃枝问道。
“嗯,听说沈货郎进了些新货,想去看看。”
“巧了!”桃枝笑着解释,“沈云蕊前日说起,这批货刚到没多久,阿娘去肯定还能挑到好的。”
到了沈家,林氏热情地将货物一一摆出。周琴目光落在那几匹料子上,又看了看文房四宝,当即拍板全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