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反问道,“如果他不无耻,怎么会在元朝和起义军之间反复横跳?起义军要赢了,他就发育坐收渔翁之利,元朝要赢了,马上就通过方国珍跟人家联系,想接受诏安,在元朝混个一官半职,他是属于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且他还听不进劝,要不然哪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听到这话,徐达和汤和一阵沉默。
这事儿两人当年都是亲身经历的,比朱橚从书上了解的要多得多。
“是啊,如果他能听得进劝,朱文正怎么会因功高盖主而死,如果他能听得进劝,小明王怎么会死?”
良久,汤和感叹一声。
人家曹丕把答案都给你了,你他妈抄都不会抄,就想着一劳永逸,却不考虑带来的影响与骂名。
“功高盖主者危,就连孔明都叹息,忠义之人,天不予寿,我只述说事实,具体你们对手上的丹书铁券怎么安排,你们自己决定,我不会干预。”
朱橚率先表态,反正我把情况跟你们说了,这枚定时炸弹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王爷,卫国公、韩国公、诚意伯到了。”这时候,小厮进来禀报道。
朱橚嗯了一声,“请进来,顺便把姚广孝叫来,他不工作哪来的俸禄,他没有俸禄哪有钱还本王!”
“是。”小厮领命退下。
而没一会儿,邓愈、李善长、刘伯温三人赶来,刘伯温是被他抬着来的。
姚广孝则是在下人的搀扶下半拖半走来的,姚广孝腰酸腿软站不稳。
待众人都到了,吴王府就正式开起了闭门会议。
“诚意伯,你的伤不碍事吧?”朱橚询问道。
刘伯温语气平淡的回答道,“多谢殿下关心,还能再继续为殿下扫清障碍,把昏君拉下龙椅。”
听到这话,朱橚微微一愣,刘伯温好像有点儿不一样了。
“我去,老刘,你要跟我卷是吧?抢我第一先锋大将的位置?我可告诉你嗷,吴王党第一先锋必须是我邓愈!”邓愈拍着胸脯说道。
李善长捋着胡须道,“陛下先是把亚圣孟子移出孔庙,已经惹怒了天下读书人,如今又把与宋濂并称为一代之宗的伯温打成这般模样,已人心尽失,刚刚伯颜送伯温回府,一路上的动静可不小,我估计陛下要遭到天下读书人口诛笔伐了。”
朱橚看向邓愈,“卫国公,你这也能闹动静?”
邓愈嘿嘿一笑,“那可不,出了宫门我就又哭又喊又闹,一路上许多人指指点点,都在骂陛下薄情寡义。”
“好,诚意伯,你现在是怎么想的?”朱橚询问刘伯温这个当事人打算接下来怎么操控这场政治风暴。
“臣若残了、瘸了,都没勇气活着,若是殿下让臣通天的活着,那何时要臣的命,随时来取便是,殿下需要臣就在,殿下指哪臣打哪!”
刘伯温眼中说出来的平淡,但可以听得出来,刘伯温抱了死战的决心要在这棋盘上和老朱斗上一斗!
“刘大人这是打算进部了?”李善长眼睛一亮。
若是刘伯温替代自己,那绝对能比徐达把自己的政治资源发挥到极致。
徐达毕竟是武将,政治资源他发挥不到极致。
“解开昔日旧枷锁,今日方知我是我,老夫痴活六十余年!我可以死在远方,但我不能没去过远方!
只求天能再假我十年为臣,十年之后,余寿拿走!哪怕我只风光十年,那也胜过往昔蠕虫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