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前面一个甲子,算是白活了。
窝囊气没少受,苦日子没少过,自己为老朱办了那么多事,临了就是想平安退休,仅此而已。
可老朱都不给!
朱樉:知音啊!我就只是想娶个汉人为正妻,青梅竹马,琴瑟和鸣,他都不给啊!
朱棡:就是啊!我只是想要岳父成为国公,不奢求多大权势,最起码不是几个兄弟当中娶的最差的,他都不许啊!呜呜呜。
朱橚听着刘伯温的话,知道刘伯温已经自己解开了束缚自己的枷锁,这是要干架啊。
“想好了?”朱橚问道。
刘伯温抬眸迎上朱橚的目光,缓缓吐出六个字,虽苍老,但坚毅。
“求君带,为君死。”
短短六个字,道尽了刘伯温此刻的决心。
果然,改变一个人,往往就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亦或某个瞬间。
“不问对错?”朱橚再问。
刘伯温回答道,“进步……没有对错,只有棋差一招!
既然退步没有换来海阔天空,那进步又如何?大不了粉身碎骨!
大丈夫,不得五鼎食,便赴五鼎烹!士为知己者死!”
听到这话,朱橚也不再多问,看向了李善长,“韩国公,你认为接下来该如何?”
“让诚意伯进部,进爵。”李善长没有多说什么,就简单一句话。
“好,诚意伯,伤好之后,你任中书平章政事,这是本王提携你的起点,但不会是你的终点!”
朱橚也是当即表态。
中书平章政事,中书省的三把手,从一品。
“那就淮西和浙东联手,把诚意伯推上中书平章政事的宝座。”
李善长点点头,这事儿问题不大,就看怎么安排了。
“好,本王去负责现在的中书平章政事的违法证据,把他拉下来,胡惟庸案,就让诚意伯为主导,加了官,也该进个爵了。”
朱橚这话显然是要用胡惟庸案的功劳,把刘伯温推上侯爵的位置。
李善长听到这话,并没有过多的意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和其中之一的一个门生,选哪个,李善长不傻。
汤和第一个同意,“韩国公不在朝堂,此事刘大人主导最为合适。”
朱橚一愣,“中山侯,本王以为最该反对的就是你啊,你难道不争一争,说不定这是你封国公的机会。”
汤和笑了笑,“臣乃武将,自有沙场建功封爵,这政治上的事儿,还是交给文臣吧。”
“好,倒是本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那就这么办!”朱橚一锤定音。
姚广孝这时候悠悠来了一句,“当今陛下,对权力的掌控欲极强,明知刘大人是吴王党的人,想同意他成为中书省的三把手,几乎不可能。”
李善长冷笑一声,“不同意,那百官罢朝又如何?”
“胁迫皇帝,陛下一定会下杀手。”姚广孝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