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洒在田野上,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农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他们身上的衣衫虽然破旧,但都是特意换上的干净衣裳。
“张员外,张大官人,快去我家吃饭吧,婆娘都准备好了。”一个瘦削的农人搓着手,脸上堆满笑容。
“是啊是啊,我家也准备了酒菜。”另一个农人连忙附和,眼神中带着几分期待和忐忑。
何庄的村正赵老爷子站在最前面,他是秋娘亡夫的父亲。此刻老人脸上带着几分尴尬和无奈,眼角的皱纹里藏着说不尽的担忧。他的目光不时瞥向韩远,又很快移开。
韩远看着这些农人,心里明白他们的来意。目光扫过众人,他注意到每个人手上都有厚厚的茧子,衣服虽然洗得干净,却都打着补丁。
何庄的村民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种,从前隋开始就是官田的佃户。到了大唐,虽然豫西实行均田制,但何庄的村民人均也就二十亩不到,还要分永业田和口分田。更要命的是,如今分田的规矩就是只照顾男丁。全家老小加起来都快挤不进一间破屋,往往只有三四个成丁,可种的地就那么点。
“张员外”村正赵老爷子搓着手上前几步,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我们都是老实本分的庄户人家。以前种官田,现在地归了韩家,我们这些佃户”
话未说完,韩老爹就摆手打断:“诸位放心,原来谁家种的地,以后还是谁家种。”
此言一出,农人们如释重负,纷纷弯腰道谢。有人激动得眼眶发红,有人则悄悄抹去额头的汗水。
赵老爷子颤巍巍地上前,声音有些发抖:“张员外,关于秋娘的事,我们何家都同意了。她的十亩嫁妆田,到时候一并带去韩家。”
韩远听出了老人话里的无奈。当初得知秋娘和父亲的流言时,何家人还想着要教训这个“独眼贼”。可如今形势变了,韩家成了他们的地主,十亩地再珍贵,也得罪不起韩家。
“赵老爷子,以前你们种这些地,每年交多少租子?”韩远问道,目光落在老人布满老茧的手上。
“回大官人的话,”赵老爷子低着头,“亩租六成,租用耕牛还得再多掏点钱。”
“什么?”韩远皱眉,“这租子也太重了。”
一年辛苦下来,七成收成都要上交,剩下三成还要应付朝廷的租庸调。难怪这些农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他转头对父亲说:“爹,这租子太重了。咱们不能这么收。”
“那你说该怎么办?”韩老爹眯着眼睛问道。
韩远沉思片刻:“不如这样,咱们跟乡亲们立个契约,每年每亩收五斗粟,无论田地里长出啥庄稼,收成多少,就收这个数。”
韩老爹点头表示赞同。
“而且,”韩远继续道,“咱们买些耕牛,让乡亲们轮流使用,不另收牛租。”
此言一出,农人们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惊讶得张大了嘴,有人激动得浑身发抖,还有人不敢相信地揉着耳朵。
“这这是真的吗?”一个年轻农人结结巴巴地问。
“当然是真的。”韩老爹说,“咱们可以立字据为证。”
赵老爷子激动得胡子直颤,双腿一软,带头跪了下来:“张员外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其他农人也纷纷跪地叩谢,有人已经喜极而泣。田野里回荡着此起彼伏的感谢声。
韩远连忙上前扶起赵老爷子:“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何必如此。”
“大官人,您这是要救我们全村的性命啊!”赵老爷子老泪纵横,颤抖的手紧紧抓着韩远的衣袖。
看着这些跪在地上的农人,韩远心里五味杂陈。这世道,一个地主稍微仁慈些,就让农人感激涕零。可见他们平日里过得有多苦。
“都起来吧,”韩远扶起一个个农人,“走,大家一起去村里吃饭。今天咱们把契约立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农人们欢天喜地地簇拥着韩家父子往村里走。路上,不时有人偷偷抹眼泪,又怕被人看见,连忙装作揉眼睛。
村里的妇女们早就准备好了饭菜,虽然都是些粗茶淡饭,但每家都拿出了最好的。有人蒸了雪花包,有人炒了几个青菜,还有人煮了一锅肉汤。
韩远和父亲挨家挨户地去吃,每家都只吃一点,就说饱了。他们知道,这些农人家里本就不富裕,能拿出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
吃完饭,韩远让人取来纸笔,当场写下租地契约。他写得很仔细,把每年的租额、交租时间都写得清清楚楚。写完后,他又让村里识字的几个人检查,确保没有任何问题。
“这契约一式两份,”韩远说,“一份韩家收着,一份由村正保管。以后若有纠纷,就按这契约来办。”
赵老爷子小心翼翼地接过契约,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他让儿子找来一个布袋,把契约仔细包好,又用绳子捆了几道。
“大官人,”赵老爷子忽然说,“我知道您和秋娘的事”
韩远心里一紧。
“秋娘是个好姑娘,”赵老爷子叹了口气,“她命苦,早早就守了寡。这些年,要不是靠着那十亩嫁妆田,日子更难过。现在”
“赵老爷子,”韩远打断道,“秋娘的事,我自有打算。您放心,我一定会善待她。”
赵老爷子点点头,不再多说。但从他的眼神中,韩远看出了几分欣慰。
太阳渐渐西斜,韩远和父亲告别村民们往家走。路上,他心里盘算着,五百多亩地,一年收个两百多石粮食也够用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民心。这些农人若是过得好了,以后韩家在这一带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至于养牛的事,表面上是帮农人,其实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母牛生小牛,养大了可以卖钱。农人们帮忙喂养,反而省了韩家的力气。
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农人们三三两两往家走,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他们的未来,或许会比从前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