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邺城笼罩在一层薄雾中。
袁尚立于刺史府高台,俯瞰城内街巷。昨夜抓捕行动已经完成,崔赞、郭伏等世家主事人全部落网,消息被严密封锁。城中百姓尚不知晓,依旧在晨雾中开始一天的忙碌。
“传徐庶、典韦前来议事。”袁尚转身走入内室。
不多时,徐庶与典韦联袂而至。
“主公,崔赞等人已被关押妥当,城内各处埋伏也已就位。”徐庶拱手行礼。
典韦则直接道:“主公,末将已在北门布置五百精锐,只等贼人入瓮。”
袁尚展开一幅邺城地图,指向北门区域:“黑山军约万人,若全部放入城内,恐生变故。”
“主公是担忧城内混乱?”徐庶问道。
袁尚摇头:“非也。我担忧的是,若黑山军察觉不对,必会拼死反抗。城内百姓恐遭池鱼之殃。”
“那就打!”典韦握紧拳头,“末将带人杀出去,直取张燕首级!”
袁尚轻叩桌案:“不可。黑山军虽为叛军,但多为饥民所组成。我意欲收编而非剿灭。”
徐庶眼前一亮:“主公是想…”
“瓮中捉鳖。”袁尚指向地图,“北门外设伏兵三千,城内两侧街道架设弓弩。待黑山军主力入城,前后夹击,断其退路。”
典韦挠头:“这不还是要打?”
“非也。”袁尚解释,“此乃兵不血刃之计。黑山军入城后,发现四面受敌,腹背受击,必然军心动摇。届时我出面招降,许以优厚条件,他们投降的可能性极大。”
徐庶思索片刻:“主公此计甚妙。但若张燕拒不投降,死战到底呢?”
袁尚面色转冷:“那便别无选择,只能剿灭。不过我相信,张燕非愚人,当会识时务。”
“主公,末将有一疑问。”典韦直言,“若收编黑山军,他们可靠吗?”
袁尚微笑:“典韦所虑极是。黑山军连家眷约有十万人,若全部收编,确实存在隐患。”
“那该如何处置?”徐庶问道。
袁尚踱步至窗前:“收编后,打散编入各部,不留整建制。同时承诺同等待遇,一视同仁。让他们真正融入我军,成为自己人。”
徐庶赞叹:“主公远见!此举不仅解决了黑山之患,还能壮大我军实力。”
“传令下去,按原计划行事。”袁尚转身,“北门依约开启,但城内各处伏兵务必隐蔽,不可打草惊蛇。”
典韦拍胸保证:“主公放心,末将亲自督阵,定不出差错!”
徐庶补充道:“我已安排人监视城内各处,一旦发现异动,立即报告。”
袁尚点头:“很好。典韦,你率精锐把守北门内侧;徐庶,你负责调度城内伏兵;我则在中军坐镇,随时应变。”
三人商议完毕,各自去准备。袁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北城门,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每一步棋。
黑山军若能收编,冀州兵力将大增;崔家、郭家既已伏诛,冀州世家势力将大减。此二者结合,冀州将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
想到这里,袁尚嘴角微扬。
---
日落西山,暮色四合。
邺城北门外,黑山军主力已悄然集结。张燕身着黑衣,骑在马上,远远望着城门。
“大哥,时辰已到,为何城门还未开启?”一名黑山军将领低声问道。
张燕皱眉:“再等等。崔家说亥时一刻开门,现在才亥时初。”
又过了约一刻钟,北门缓缓开启。一名身着崔家服饰的人影在门内招手示意。
张燕挥手:“传令,按计划行事。先锋队五百人,悄然入城,确保安全后,大部队再进。”
先锋队很快消失在城门内。片刻后,一名斥候返回:“大哥,城内安全,崔家人已控制了北门区域。”
张燕点头:“传令,全军入城。记住,直取刺史府,擒杀袁尚!”
黑山军开始鱼贯入城。最初几百人进入时,城内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火把照亮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