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龙观察着夏大人的微表情,继续说道:“刘瑾您应该很熟悉,他虽然贪腐无度,又干涉朝政,但他为正德帝背锅多少年。”
“世人都说正德帝好大喜功,声色犬马,奢靡无度,巡幸美女,纵情享乐,挥霍国家钱财。”
“但又有谁知道建立‘豹房’的初衷就是为了从文官手中夺取兵权,重新将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只可惜正德帝…唉!”
“正德帝一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勇者,一个武者,一个智者,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国训。”
夏大人听到自己姐夫的过往,脸色露出一片惆怅。
于是马上“咳咳”两声,好意提醒杨小龙说话要注意,现在是世宗帝当政,你作为世宗亲信说这些话合适吗?
杨小龙没理夏大人的提示,反正周围有没有第三人,继续着自己的演讲道:“所以,在权利场上的人,有的是云,有的是水,只是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
“都是忠臣,没有奸臣,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所处立场不同。”
“我们所有人,从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每个人都在生存与道德之间挣扎。”
“就像这次藩王遇刺案一样,不管真凶是不是韩氏姐妹,都是各方势力博弈想要的结果。”
“而您的学生英丰却处处为韩氏姐妹开脱,您真的不觉得他的行为另有目的吗?”
夏大人停止手上的抚须道:“什么目的?”
杨小龙微微一笑道:“冀州王的死,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认为是武昌王所为,您不会否认这点吧。”
不做声的夏大人算是默认这个观点了。
杨小龙往下说道:“没了冀州王,汝南王就算不选武昌王,也肯定会投弃权票。但他为什么就莫名其妙的遇刺了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还是武昌王动的手,目的是为了混淆视听,给所有人造成假象,凶手并非是武昌王自己。”
“同样有人会认为,刺杀汝南王的,可能是另外一伙杀手所为,与刺杀冀州王的案子是两起独立案件,因为有句俗话叫一鲸死万物生。”
夏大人迟吟一声道:“你说的这两点,老夫都是认同的,但洛阳王之死…老夫就有很多不解之处。还有这些与英丰又有什么关系呢?”
杨小龙摆摆手道:“您老莫急,咱们一个一个分析,先说洛阳王之死的事。”
“那洛阳王是武昌王坚定的支持者,只要有他支持,武昌王必定当选摄政王。
“可几日前,他突然要带人回洛阳,这中间发生了?”
“又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不管不顾支持的目标非要逃?下官苦思冥想几日认为那只能有一个原因…”
夏大人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道:“老夫认为,洛阳王将汝南王遇刺案当成是你头上那位所为。”
“因为在你头上那位看来,汝南王那票对武昌王当选摄政王没有任何用处。”
“不管汝南王投不投武昌王,都改变不了武昌王必定当选的局面。”
“所以除掉汝南王这枚对摄政王参选无关紧要的棋子,既可以不暴露是自己所为,又能搅动武昌王注定当选的死局。”
“虽然,明面上看似减轻武昌王暗杀冀州王的嫌疑,但却重新打开了对自己不利的局面。”
“让这一潭死水变得混浊不堪,才好下手浑水摸鱼,等候时机逐步扭转乾坤。”
“藩王因私下秘会,本就是违反了祖制。现在两位藩王死在武昌王的地盘上,坐实了他们违反祖制的罪名。”
“武昌王与想搞摄政王参政的张太后和大臣们,想找理由给几位藩王开脱都无从找借口。”
既然要达成临时合作关系,又是互相讨论案情,夏大人也不能老装着深沉。
要不然总是虚头巴脑的应付杨小龙提问,对方会认为自己没有合作诚意。
杨小龙点点头道:“下官经过苦思冥想几日也是这样认为的。”
“洛阳王不打招呼,私下跑路应该就是想到了这些,心中害怕了,他怕自己再不走就会成为下一个暗杀目标。”
“说句大不敬的话,自古最是帝王无情家,一入宫门深似海。”
“这群地方藩王的继承人,各个都是从众多藩王世子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对皇家亲情要比我们这些外人看的更清楚更明白。”
夏大人盯着杨小龙眼睛道:“老夫一直想不明白的是,杀洛阳王的目的在哪里?”
“依照老夫多年对那位做事风格了解,他一向善于隐忍,喜欢躲在幕后把朝政玩弄于股掌之间,用玄乎的话术甩给手下办事的人,就算出了事,他也能保持体面的形象。”
“按理说他会见好就收,更不应该对已经准备不再趟浑水的洛阳王动手才是。”
“一旦洛阳王遇刺身亡,武昌王等于断掉了双臂,明眼人反而会将一切怀疑的目光盯向了他头上。”
杨小龙摸摸下巴道:“夏老大人,您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下官。下官可以对天发誓,决没有收到任何有关圣上要刺杀洛阳王得指令。”
“正如您刚才所说,洛阳王只要乖乖的回到封地闭门不出,放弃参选摄政王的投票,圣上绝无理由会动他一丝一毫。”
“更不会让天下人将弑亲的罪名扣在作为天子的自己头上。”
夏大人收回眼神,轻叹一声道:“老夫相信你所说的话,同样也相信圣上不会做出违背儒家伦理道德的事。”
“但老夫实在是找不出,也想不明白,洛阳王遇刺身亡究竟是谁做的!”
杨小龙沉声道:“夏老大人,洛阳王身死后,就剩下武昌王与长沙王两位藩王了。”
“洛阳王的死可以排除是武昌王所为,同时也间接的证明了武昌王不是杀害汝南王和冀州王的凶手,反而将刺杀犯的嫌疑转移到了圣上头上。”
“但您想过没有,一直不被众人看好的长沙王,在这整起案件中,扮演者什么角色?”
“他不声不响地从无形之中却取得了很多利益吧!”
夏大人摇摇头道:“不可能吧!自从冀州王遇刺后,长沙王就改换门庭,转而支持武昌王当选,最近更是经常出入武昌王府中,难道你是怀疑他是…”
杨小龙点点头道:“没错!长沙王能在冀州王遇刺身亡后,就毫不犹豫的立马改换门庭,那可以解释为形势所迫。”
“但现在武昌王孤身一人,长沙王会不会再根据现有形式,不在支持武昌王成为摄政王,反而站出来与武昌王打擂台,一同参选摄政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