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情势危急,只想救国,却忘记了事以密成的道理……”荀攸言简意赅。
提及此事……无所谓,也有点累。
许泽乐道:“那公达先生,你是怎么回到颍川的?董卓知道这事竟然没有当场杀你们?”
“他顾及世家威望,其实也不敢太惹众怒。”
如果士人全部反叛,董卓连蔡邕这些人都招募不到,那么朝堂将会一直处于崩塌之态。
“哦,所以当时也不敢杀?”
许泽倒是听说过董卓自小以来的事迹,也算是枭雄了,只是进了雒阳之后,染上了角色扮演,喜欢让宫女穿皇后、嫔妃的衣服给他捣药。
荀攸苦笑了一声,道:“当时将我等下狱,一起行事的有议郎郑泰、种辑……”
“对,就是这个种辑,”许泽咧嘴一笑:“他最近有两次得董承相请,去了董承的府邸,进密室而谈。”
“我料想,这人行事当真不周密,这次恐怕又要走漏风声。”
荀攸眉头一皱,种辑到了许都后,依旧是侍中职位。
侍中算是闲散杂职,几次提贬位置都不算重要,随行在侧处理许多事务,早年武帝常以此为亲近的臣子加官。
侍中是个无定员的官职,但是大多都是由名儒或者贵族的子弟来担任,也是一种镀金的手段。
到许都之后,荀攸和种辑少有来往,听闻许泽这么说,他心里也有点慌,摇头道:“在下不知此事,君侯若是怀疑可以让校事府去拿人。”
“他们难道没有找过你?”
荀攸对此表示了沉默,片刻后笑道:“在下常在军中,自然不在旋涡之内。”
“那你回一趟许都如何?”
许泽恳切的问道,他的心中自有不少安排,以荀攸为切入点最好。
荀攸比荀彧来得晚,因为才学和关系得到重用,在淮扬大战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名列功劳簿上,等待擢升,按照他的资历和功劳,去外面做一地二千石完全足够,只是曹操更想将他带在身边而已。
荀攸不崇尚曹操唯才是举的主张,也没有经历早年共患难的情谊。
且,他也可以代表荀氏,荀彧不在、尚书台出了乱子遭到问责,荀攸其实是个不错的拉拢人选。
而且,现在的形势和当年挺像,至少在种辑这些人眼里很像,曹操完全是更为高明的董卓,揽劝之能让人难以察觉。
荀攸咋舌拒绝,摆手道:“君侯莫害我,这浑水我可不想蹚,我叔叔不都暂时调离了京都吗?”
“料想这是一个局,就看董承等人要怎么斗了,”荀攸淡笑着提点道:“一开始,一定是当堂舌辩,这是要拉开架势成派系才行。”
“这时候,乃是大张旗鼓拉帮结派的,我不能去,若是他们败了,那时才有暗中同盟的作用。”
荀攸道:“丞相因为势力庞大,权倾许都,陛下又信重,所以想要斗倒自下而上循序渐进是不可能的。”
“必须要出其不意,直奔——”
“好了,不必多说,”许泽明白眼前这人看得通透,拉他下水不太可能。
在这继续扯下去,无非是得到一堆废话,于是他拱手笑道:“公达先生看得如此通透,在下就放心了。”
“但愿到了关键之时,先生可以出手相助。”
“这个放心,”荀攸意味深长的笑着:“古圣人云,得道者多助嘛,只要是多道之人,肯定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