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年关记得送我焦尾琴。”
“哪有这么要礼的!荀令君你的心不会痛吗?”
荀彧英俊又有学者气质的脸上浮现微笑:“君子论迹不论心。”
“……”
许泽又在尚书台逛了一圈,和许多看起来和善、秀气的年轻掾属都打了招呼,混了个熟脸。然后又回到正堂羡慕的感慨:“你这办公室真大。”
室内容百人而不拥挤,六座互邻的院落可纳千人宿卫,廊庑幽深、庭院通畅,往来掾属皆是大族子弟,真正的上令下达的中枢之地呀。
“什么室?”
荀彧疑惑的道。
“哦,就是这尚书令都堂。”
荀彧了然的点点头:“嗯,言简意赅,的确是办公堂。”
……
曹操入宫后,得刘协之命,商议设监察之职。
刘协以曹操初政严明、善典法为由,请他大谈建都秩序,恢复治安之法。
曹操认为乱世重典。
因求贤以才为主,在“德行孝廉”上就该以监察约束官吏。
最后,在一番商议之下,刘协从几个名字里选择了“校事”二字。
曹操又反复思量,和刘协求得约法三章。
“其一,校事不可选用曹氏、夏侯氏族人,杜绝微臣的族亲,因微臣迎驾之功而中饱私囊,同时微臣也能避嫌。”
“其二,校事府职权必须离开三公九卿,由陛下统率下令,应当成为天子亲军,方才有足够的威慑力。”
刘协闻言微微点头,年轻的面容上热血浮现。
这还是以多年隐忍的能耐压下了嘴角,其实他的心思早已经澎湃了。
“其三,陛下既有决心扫荡奸佞、肃清不臣,一旦校事有所建树,查出有犯禁者,一定不能因其以往的功绩而作罢,应当从重处罚。”
刘协眉头微皱,负手行走了几步,道:“爱卿这是担心朕妇人之仁,对公卿下手太轻?”
曹操并未表现惶恐,而是亲和、耐心的道:“臣之前相迎陛下时,就知晓陛下乃是宅心仁厚、心念子民之人,但用典需从重。最开始肯定较为艰难,日后就可宽松了。”
“嗯,曹爱卿所言极是……”
刘协心里一暖,看着曹操和善的笑容,只觉得他好像自家的长辈在谆谆善诱一般。
“爱卿虽要避嫌,不可亲领校事,那这校事府的府君,爱卿一定要举荐一人。”
曹操想了想,道:“种氏、伏氏家中可选,子泓已是校尉,自不能领其职,臣举荐一人供陛下斟酌吧,郭嘉、郭奉孝,此人三年来掌暗探数千,建树颇多。”
“臣能平定兖、徐之乱,全赖他出谋划策、掌控军情。”
“郭嘉?”
刘协踱步缓行,觉得这个名字好生熟悉,忽然敏捷的面向曹操,惊喜道:“曹爱卿,这位郭嘉可是从冀州弃袁绍投奔而来?”
“陛下如何得知?”
曹操面露惊讶。
刘协顿时了然,那这郭嘉,就是许卿所说的那位救下他性命的英豪。
当初许卿被骗,几欲轻生。
若非是遇到郭嘉一番豪言壮语,已经跳崖自尽了。
他们因袁绍欲立新帝而出走,那便是忠诚于朕,如何不能信?
“不必选了,就是这位郭卿,立刻请尚书台拟诏书,开设校事府。”
“陛下圣明。”
曹操拱手而下,又被刘协留在宫中到下午,讨教了很多治国的理念,方才放他离去。
如今十五的刘协,被曹操虚怀若谷的心胸、博闻广见的学识、从不越权主张的态度所折服,正在一步步将他当做最倚重的臣子来对待。
校事府一事传开,在当日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钟繇、司空张喜、太尉杨彪、司徒赵温等不待董、伏进言,连夜进宫面见圣上,开始以博学展示古往今来设立监察的弊端。
以及告知当下乱世,朝堂秩序不可用强权肃扫,以免失去人心。
然后三公开始喜闻乐见的教皇帝当皇帝环节,把刘协气得起身破口大骂,甩袖怒骂,将三公贬得一文不值。
“朕入狼窟时,尔等便只顾自保、助西凉贼为乱!太仓之粮都劝说不开,闹得民不聊生,子民不附汉!”
“而今朕欲大展拳脚,中兴汉室,令百姓可依附许都!你们又站出来横加阻拦!董贼之后是王允,王允之后是李郭!朕直到今日,方才得曹卿相迎,能广开视听得以理政!”
“尔等又欲用礼法旧制约束乎?乱世当重典!靠附庸风雅能够平定贼寇吗!”
简朴的大殿之上针落可闻,三公彼此相看,都觉得陛下气度不一样了。
以往忍气吞声,言听计从。
怎么如今有这等主见?